为什么说茶不能倒太满?

因为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

首先是因为倒得太满的不好拿起来喝,不管是茶也好还是果汁,白水,最好都不要到太满了,不然喝的人就要趴在桌子上,先喝一口,让杯子冒个边,在端起来了,不然不好端起呀,就算勉强端起了也会洒出来,洒在地上桌上要收拾,洒在衣服上更不好看,再烫到手就更更不好了。

再者就是茶文化的讲究了,喝茶不比喝酒,讲的是一个细品慢饮,茶水并不是要端起来比拼谁喝的多,而是要喝出讲究,喝出品味,并不需要喝多喝好,自然也不需要非得给客人满上。

而且有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这样的说法,自然是倒茶给到个七八分满就好了,不可再多,当然也不可太少,显得小气。

扩展资料

中国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9

1、礼仪方面

泡茶都是用开水冲泡,分茶给客人时,倒满整一个茶杯,太烫而不容易让客人端起品饮;即使端起来也很容易烫到手,不小心还会降茶汤,洒到客人身上。一不小心,还容易导致摔碎茶杯,划破客人或者自己的手……再者,如果茶汤过满,导致客人无法端起品饮,直接用嘴巴去汲取满满的茶汤,看起来很像牲畜喝水一样,让人看了有极大的不尊重感。

2、品茶方面

倒茶过程中,倒得不够均匀,容易导致前面部分的茶汤过多,而后几杯基本没茶可倒。有茶汤的人,喝是不喝?势必形成一种尴尬的局面。及其,品茶需要闻香、慢饮。茶汤倒得太满,不方便观察茶汤汤色,品茶时香气容易散去,而且过满不便品饮。

3、茶满欺客

中华民族传统待客礼仪中,有“茶七满八”之说,即倒酒倒满,端给客人是敬意(在古时候,很多人担心对方,通过在酒中下毒,来祸害自己性命。但酒倒满后,大家碰杯时,相互掺入对方的酒,以展示酒中无毒,表示彼此友好);反之,倒茶倒满则是欺负人。

扩展资料:

倒茶的人生哲理

倒茶不光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大局观,也能看出一个人的观察安排能力。自古以来,古人曾以查到教育后人,做人做事要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以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自古以来,古人曾以查到教育后人,做人做事要把握分寸,说话留有余地,待人以宽容之心,处世淡泊从容。茶倒七分满似乎也在提醒人们,为人做事一定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不可锋芒毕露,要谦和含蓄,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29

茶只倒七分满,最主要考虑的,是客人方不方便喝茶:

1、茶水倒七分满首先不至于烫着客人或洒到桌子及衣物上。

2、品茶需要一遍遍品,一壶茶要平均倒好几杯,所以不可能一杯倒得太多。

3、品茶时,不仅喝茶汤,还要看汤色、闻茶香,茶水太满品鉴起来不方便。

4、茶水倒得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一杯浅茶,在轻抿慢啜中方能悠悠地品出一番情谊来。

5、茶杯倒七分茶水,茶水的面距离杯口有一定空间,茶水的清沁芳香就不容易失散,在饮茶前,能闻到浓郁的茶香。

第3个回答  2020-03-29

倒茶水不能倒满是因为代课礼仪和表达尊敬,因为茶是热的,如果倒的太满,整个杯子都很烫容易烫手,所以要让杯子流出一些位置可以用手握住,所以哥能到茶山不能倒满。比起喝茶更好的说法是品茶,一般一富察要分几杯倒,所以要分的比较平均。品茶要慢饮,喝茶汤,看茶颜色,闻茶香,如果倒太满,品茶的时候容易洒,不方便品茶。

第4个回答  2020-03-29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吧,茶不能够到的太满。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如果你到太麻的话,那你把到的很满的茶递给别人很容易洒出来。那么这样子,两个人都会很尴尬对不对?那么第二个原因呢?茶不能够到得太满就是说你到了太满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所以说,茶是不能够倒的太满的啦,可以倒的稍微靠近杯沿,但是千万不能倒的太满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