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最广为人知的妃子,一生受尽宠爱,为何雍正即位后却受尽刁难?

为何雍正即位后却受尽刁难?

康熙最广为人知的妃子有三个,一个是容妃,一个是宜妃,一个是德妃。宜妃在雍正即位之后的生活非常的不好,在雍正的心中是非常不喜欢这个人的,在一个小事上宜妃得罪了他。他曾经得罪过雍正的生母德妃,所以雍正怀恨在心。



宜妃在康熙生前非常的受宠,也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的那个宜妃的原型。她为康熙生下三个儿子,三个子嗣本就是她的倚仗,康熙出征在外时,还会写信给宜妃报平安,对自己的妃子如同寻常夫妻一般宠爱,以康熙在的时候,宜妃地位尊崇。小日子还是过的挺滋润的,雍正和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有很深的过节。

这就涉及到了很深的政治斗争,也就是历史上的九龙夺嫡。八阿哥为代表的八爷党和雍正为了皇位斗的你死我活。九阿哥胤禟是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也就是宜妃的儿子,更加激发了雍正的愤恨。风光了大半辈子的宜妃娘娘,她在宫里也呆不下去,宜妃在雍正十一年就去世了。可是雍正一直没有让宜妃入葬景陵妃园寝,乾隆做皇帝了,宜妃才得以入驻景陵妃园寝。

真的是风水轮流转,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娘娘是这个下场。宜妃生前受宠,生下的子嗣便很多,雍正变想办法除去自己的哥哥们,宜妃成为了牺牲品,各种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所以不喜欢她,她就是被下手的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6
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我据我了解,那是因为康熙最广为人知的妃子,以前刁难过雍正的母亲,所以雍正继位后,百般刁难他。这也是属于自己成功后为了母亲报复吧。
第2个回答  2019-10-26
宜妃娘娘是嗯嗯康熙最广为人知的最宠爱的妃子,君主如果死后自己的儿子没有在巢居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没有登上皇位的那么他的余生都会受到刁难。
第3个回答  2019-10-25
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妃子。应该是香妃。他是已经过世了。他的妃子。别人怎么能看得上呢?更何况年龄也大了。人走茶凉。 别人肯定要刁难他。他也没有什么。别人可以利用的价值了。
第4个回答  2019-10-27
1913年2月22日,清朝末代太后隆裕在长春宫去世,享年45岁。

隆裕的离世,让全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率先臂戴黑纱,为隆裕举行了国葬。同时他还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所有官员穿孝二十七日,以表达对隆裕逝世的哀思。
要知道,此时距离隆裕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才仅仅过去了一年的时间。正当盛年的隆裕,为什么会去世呢?是不是像民间猜测的那样,有什么阴谋?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那就是隆裕的去世,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尽管有很多人依然对清廷心存幻想,但在当时国内“共和”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隆裕的死活,根本就影响不了局势的发展。如果袁世凯真要彻底扼杀清廷死灰复燃的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仪解决,而并不是隆裕。

隆裕的离世,实际上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心中多年郁结。

隆裕是镶黄旗叶赫那拉氏,本名叫做静芬。作为慈禧的亲侄女,隆裕与光绪的婚姻是被慈禧太后钦点的。自1889年成为皇后之后,隆裕便住进了东六宫之中的钟粹宫。

慈禧之所以选择隆裕,完全是出于目的性的考虑。对于慈禧来说,皇后无非就是一个监视光绪的工具。这个工具一不能太机灵,二不能和皇帝太亲近,否则很可能会出乱子。因此,老实巴交、性格怯懦的隆裕,便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皇后。

光绪帝对隆裕一直是颇为反感的。除了隆裕相貌普通,平日里像一块木头疙瘩之外。隆裕作为慈禧“特派使者”,是最让光绪忌惮的一点。光绪最钟爱的,是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珍妃。但哪怕后来在庚子事变中,珍妃被慈禧抛下,不幸遇难了,隆裕也没有能得到光绪的一丝关心。

隆裕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为慈禧带去什么有用的信息。相反,她那木讷怯懦的样子,还让慈禧不怎么喜欢。

明明贵为皇后,但隆裕在后宫之中根本没有威望可言。光绪不喜欢她、慈禧不喜欢她,甚至连一些妃子都能向她蹬鼻子上脸。隆裕心中郁结,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这也为她后来的死,埋下了伏笔。

二、为政遭遇多方掣肘。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宣统帝登上皇位,隆裕也晋升成为了皇太后。根据慈禧的遗诏,朝政大事将会由隆裕和摄政王载沣共同负责。

按说,此时的隆裕也算是熬出头了,最起码她也能以太后的身份处理政务了。但没有想到的是,慈禧在临终时却留下一道“女人不得弄权”的遗诏。表面上是让她和载沣共同执政,实际上却是担心载沣一家独大,仅仅让隆裕作为牵制而已。

在载沣让袁世凯回家养病之后,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载沣的手中。而隆裕作为太后,也仅仅只能上朝垂帘听政,实际上手中却没有权力。

隆裕明白,要想让孤儿寡母在朝堂中能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力量。但偏偏隆裕又不会巴结别人,她好不容易拉拢了庆亲王奕劻,开始向载沣施压时,却被载沣警告说,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议。

这让隆裕颇为无奈,但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载沣“重申预备立宪”失败,清廷内部开始分化。载沣失望至极,选择向隆裕请辞。此时的隆裕虽然成为了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但却依然要遭到袁世凯等军阀掣肘。

隆裕开始渐渐认命,她任凭朝中权臣叱咤风云,自己则默默地帮助小皇帝成长,安心扮演着母亲的角色。

三、清王朝葬在她手中。

载沣隐退后,国内要求清帝逊位的声音越来越大。隆裕召集袁世凯、奕劻等人,流着泪对他们说:“这件事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袁世凯等人听罢,也假装跟着哭得一塌糊涂。但不久之后,他们便将《清帝逊位诏书》拟了出来,请隆裕太后颁布。

1913年2月,隆裕45岁生日这天,她在御殿接受了袁世凯专使梁士诒的朝贺。但前满清宗室和王公大臣,却纷纷回避,不派任何人来贺寿。一天下来,金殿之上只有寥寥几人,这让隆裕悲伤不已。

在她看来,大清江山埋葬在自己手中,连宗室皇亲都不愿见自己,将来她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此事之后,隆裕便一病不起。仅仅二十天之后,心力交瘁的隆裕便离开了人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