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为什么说我恨死我爸妈了,为什么让我得这个怪病?

如题所述

我应该死,我恨死我爸妈了,为什么让我得了这个怪病?

这是濮存昕小时候上学时,所说过的一句话。濮存昕的爸妈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招致濮存昕说出如此一番话来?

一切还要从濮存昕的童年开始说起。

濮存昕2岁那年,因病毒感人,得了小儿麻痹症。

这个病又叫做脊髓灰质炎,已为人父母的大抵应该都知道这个病。包括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家长经常给糖丸吃。其实那种白色的小糖丸,就是用来预防这种疾病的。

可1953年出生的濮存昕,小时候所生长的环境里,医疗条件远不比现在。

小儿麻痹症病毒可侵犯神经系统,患者感染后会出现迟缓性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因为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不过还好,因为抢救及时,濮存昕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期,肌肉功能丧失,从而会引起肢体肌肉萎缩,躯干和肢体畸形、马蹄足外翻或内翻等。

那时候,处在后遗症期的濮存昕,就无法像正常人那般行走。

不过,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培养。

在濮存晰3岁那年,父亲专门找到了人民艺术剧院的叶子老师,让儿子跟随他学习话剧。

这段时间,因为走路困难,濮存昕的右脚,经常因为走路而被磨得血肉模糊。

不过,濮存昕也很争气,虽然年幼,但为了学习,他居然有着高出同龄人很多的坚强意志。

哪怕是疼得厉害,他也从不打退堂鼓,而是吃几粒父亲带来的止痛药,咬牙坚持。

一个年纪仅仅几岁大的孩子,就有成人也难以有的韧劲,也无怪他会有以后的成功。只是那时候的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男演员。

在叶子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聪明好学的濮存昕演技得到了空前提升。

到1959年,6岁的濮存昕就能在少儿话剧比赛中,以满分的优异成绩,将冠军拿到手。

在聚光灯下,濮存昕像一颗闪耀的新星冉冉升起。

而在舞台下,昏暗灯光的角落里,却少有人注意到,有一个人正有一行泪悄悄滑过脸庞。那个人就是濮存昕的父亲。

可是,生活就像个踟蹰的汉子,总时不时有意要跟濮存昕开起玩笑。

濮存昕拿了冠军后没多久,他的病情又开始发作了。

这次,比以往都要严重,以至于,他几乎到了难以站立的地步。

一个6岁,还没有上学的孩子,就要承受如此折磨,他当年该是怎么挺过来的?

病痛的折磨他或许还能坚持,直到后来上学,在学校的一些经历,才是他终生都难忘的痛。

由于病情加重,濮存昕不能自如行走,只能借助拐杖。到了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还有不懂事的孩子,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他是“濮瘸子”

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既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逼迫着自己迎接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也有脆弱的时刻,他无比煎熬,甚至还萌生过轻生的念头。所以他才会抱怨:我应该死,我恨死我爸妈了,为什么让我得了这个怪病?

可能一开始,很多人看到濮存昕对父母的埋怨后难以理解。但只要了解了他小时候的那些经历,你也就不觉得怎样了。

而你所了解的濮存昕的挫折,却不仅于此。

那时候,濮存昕上学,每天从家里到学校,虽然走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路,但他却要花比别人多许多倍的时间。

有时候,他的父亲会去学校门口等他,然后接他回家。有一次,父亲像往常一样接他,却看到了令他揪心的一幕。
 

那时候,濮存昕因为太累,瘫坐在了地上。一脸无助的他,像一棵在夏日的午后,被烈日炙烤过的恹恹的小草。

父亲虽是成年人,看到儿子的一瞬间,竟也是忍不住地老泪纵横起来。

虽然濮存昕对父母抱怨,但其实父母一直不曾放弃,带着他四处寻访名医。之后,经过两次手术治疗,濮存昕才得已恢复。那时候,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

多年以后,濮存昕病愈。他不仅能像常人一样自如走路,而且他腿部的韧度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从小就有超人一般毅力的他,也注定将来会有一番不平凡的人生。

他经历的所有坎坷,为他在以后的演艺道路上不断提供能量。那些能量让他源源不断地迸发着无穷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星光熠熠,被万众喜爱。

可这成功背后,又有几人知道他儿时的辛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都说父子关系,看不懂是幸运,看懂了是人生——苏民、濮存昕父子,典型又不典型的中国文人父子。多年来,一直有些抗拒在公众场合谈论父子关系的濮存昕,在父亲去世三周年后的这个父亲节,依托自己的声音分享平台“濮哥读美文”推出的“听见美˙ 父亲节朗诵分享会”,与作家杨葵和普通观众一道从威严沉默中体悟父爱,在朗读自己亲笔写给阴阳相隔的父亲的信时,几度哽咽……北京青年报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父子间说不透的东西太多"

“我一直觉得说出口的不像是真的,家里的事拿到外面说就仿佛不是自己的事了。今年的父亲节,有点想说了。父亲去世三年了,我一直认为他是喜丧,终于摆脱拖累了他这么多年的疾病,他一生很棒很棒,不是单一的就做演员,演员、导演、教员、理论、行政,都在剧院担当起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濮存昕眼中,父亲一辈子淡泊名利,但在老年时很看中别人对他的看法。“父子间说不透的东西很多,有时说急了再多说怕就该吵了。《李白》排练期间,两个多月我没回家,一回家就别扭,关于排练,不同的看法太多。这是我们父子间的常态,不能说也没法说透。我当选剧协主席,我妈怕他听不清,在他耳边喊,'昕昕当剧协主席了',他装听不见。半天抬眼看了一眼,我在旁边的直觉是,’那是你干的事吗,那都是曹禺先生这样的大家前辈才能做的事。真是世风日下,我觉得他真的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与其说我是演员,不如说我是导演,与其说我是导演,不如说我是教员”,父亲的这句话让濮存昕领悟到他一辈子最看中教员这个职业,“那时父亲腿力很好,骑车每天风雨无阻,培养了人艺四期学员班。他演戏不是最多最出色的,导演的作品也都不是最主要的保留剧目,但是他很看中自己做教员的经历,每每学生到家里来,即便是他生病了,也都会开心地和他们聊天。”

父亲一直希望有个大桌子,却始终蜗居在50平米的宿舍中

在濮存昕眼中,自己和父亲比还是父亲更帅,”这不是相貌,而是从里到外的一个完整的人。父亲是我的楷模和榜样,但有时也会自作聪明。他抽烟,但那时买烟受限制,一次一人只能买两盒烟,我们俩每人进去买了两盒,买完之后他把围脖带上又进去买,被人家认出来刚刚买过,他像做贼一样跑了出来。自作聪明反而不聪明,我们后来都信奉大智若愚才能一生过得平平安安,本本分分。“

郁结和争吵是父子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濮存昕说,”父亲去世时,剧院为他做了追思会,同行老友对他的赞语,我作为儿子很有一份荣光。我听到过一种说法,社会之所以能进步,是因为年轻人常常不听话。这句话该正着听还是反着听,年轻人总是有自己面对社会的思考,老按老礼儿做事,社会如何能进步。但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事时,难免和父亲发生冲突。儿子和父亲间的关系,我之前不大愿意讲,好像讲出来家里的事就变成大伙的事了。这么多年我们有纠结有争吵,有拌嘴和生气,甚至天塌下来,但是归根结底,这仍是一种舍不去、躲不开、丢不了的事情,这就是父爱,生命本身的品质不可能那么纯粹。”

父亲的遗憾中,濮存昕最挂心的就是他一直希望有个大桌子,但从来没有过。“他和我妈妈一直住在50平米的房子里,人艺分房他不要,一直住在我妈妈他们中国银行分的宿舍,空间有限,没法弄大桌子,但是砚台笔架书都在。”

“我们这代人,10个条件给一个都会去干,而你们给9个还讲条件”

朗读会最重要的环节是濮存昕分享了亲笔写给父亲的信,以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信中他提到三年来只有一次面对父亲的遗像说话,曾经想这是不孝吗?但或许是一种更深沉的表达。“这些年您导我演了《李白》、《天之骄子》、《蔡文姬》等戏,一直都是您在影响我,最后仍以骨灰的温度告诉我,人生苦短、热爱生活。在央视《艺术人生》录制现场,您总结自己说了句’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我曾经想怎么会是这么一句话,但细细品味,却是印证了一生的人格魅力,戏比天大的信仰和艺无止境的谦逊。您曾经为自己写了首诗:不计夏秋不争春,枝干疏密根自深,何期岁暮催花放, 愿随白雪共芳芬。”

“您最珍爱的是刻着’清白吏子孙’的芙蓉石印章,爷爷传给您,您传给了我。以’清白吏子孙’为荣,做清白吏,以励子孙,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士大夫精神的完美概括。但遗憾的是,我带着这枚印章参加尚长荣先生的主题活动,没有装盒,掏兜带了出来摔成了两截,后来找人修复还原,才不那么自责了。经过这一次,我对传家宝更多了一番感情,要好好守护。”

“我辞职不愿当副院长,您先听了我倒的苦衷,末了说了句’我们这代人,10个条件给一个都会去干,而你们给9个还讲条件’,我辩了一句,’那一条是最重要的’,谈话就此打住了。可是您最后的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年。我不敢给您丢脸,真的怕被别人说剧院毁在你手里了。每个父亲都是当儿子的楷模,但往往到了开始有些自信追求独立的年纪,也还是要叛点逆,走些歧径。20多年来,您对我和林兆华排先锋实验戏剧,虽持己见不能苟同,但从没反对多,每每也必来看戏,不喜欢的就免谈。父亲的赞扬其实是儿子最得意最看中的,我如今回想自己这些年在人艺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不想给您丢脸。为您为人艺,要尽忠尽孝。”

第2个回答  2021-01-12

“我最得意的时刻还是舞台上,哪能是得意在主席台上跟人喝着茶,念那些非念不可的发言稿呢?”

在濮存昕心中,最幸福的事就是踏踏实实过日子认认真真演好戏,其它的皆是浮云。

童道明先生曾这样评价濮存晰:

“濮存昕这个人是角色提升起来的。”

的确,他才华出众,似乎天生为角色而生,他的每一部戏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而他也真正诠释了“德艺双馨”这个名词。

01

濮存昕的父亲苏民,是话剧界的一位元老,曾获得话剧界的最高奖项“金狮终身成就奖”,还先后培养出了宋丹丹、王姬、胡军、江珊等优秀演员。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濮存昕从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父亲是话剧界元老,但濮存昕的演艺之路走的并非一帆风顺。

在濮存昕13岁那年,学校停课,大部分学生都跑去了闹革命,濮存昕也加入其中。

每天跟在警察的屁股后面去旅馆查有没有介绍信,没有的就将他们的包塞到火车上。

当时,他革命热情高涨,可以几天几夜不回家,在外面干着自己的“大事业”。

1969年,听说边境那边有冲突,濮存昕知道后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保卫祖国的时候到了。

他满怀壮志,喊着口号,写下决心书,注销北京户口,下乡到黑龙江。

可到黑龙江之后,他傻眼了,本想着在一方土地大干一番,却没想到是养马种树干农活,并且每天日复一日的在田地里暴晒。

濮存昕重整心情,以苦为乐,经常吹着口琴牧马赶车。

一呆就是4年。

后来身边的知青都陆续回城,于是濮存晰也萌生了回京的想法。

02

后来濮存昕回到了久违的北京,但就业问题成为他当下的一个难题,处处碰壁后,无奈只能到街道的一个工厂糊纸盒。

但濮存昕心有不甘,他立誓要有一番作为,于是去报考了空政话剧团,由于演艺基础差,报考多次都没能考上,他没有想着父亲这颗大树,他要自力更生。

最终在24岁那年,成功被空政话剧团录取,就此走上了演艺之路。

在空政话剧团,濮存昕无疑是一个小白,只能演一些小配角,他努力打磨演技一演就是五六年。

但人生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

1983年,濮存昕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主角,他主演了话剧《周郎拜帅》,也因为这部话剧,人艺的大门向他打开。

1990年,导演蓝天野在看过他的表演后,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力排众议将他调进人艺。

人艺是无数话剧演员的天堂,而濮存昕一进去就参演了一部大戏《秦王父子》中公子扶苏一角。

但初到人艺的濮存昕并被人看好,还人送外号“很蹩脚的演员”。

当时他听到导演最多的一句话是:“停!再来一遍”。

宋丹丹也曾直言不讳的说:

“小濮,我们从来就没有看好过他,他哪儿会演戏啊。”

深知不足的濮存昕开始偷偷学习别人演戏的习惯,一点点打磨、钻研演技,经过一段时间,演技突飞猛进,就连宋丹丹都刮目相看。

在探究濮存昕的成名之路时,不难发现道路上充满荆棘与不易,但他每次都以微笑面对,迎难而上。

实际上在他很小的时候,经历的苦难比这苦上百倍千倍。

03

在濮存昕2岁的时候,因病毒感染得了小儿麻痹症,幸亏抢救及时,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同时也留下了后遗症,右脚神经受损,无法像正常人行走。

3岁那年,父亲为了培养他,让他师从人民艺术剧院的叶子老师,学习话剧。

因为走路艰难,右脚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但为了自己的爱好,年幼的濮存昕咬牙坚持,痛的时候就吃几粒父亲给带的药。

在叶子老师的教导下,濮存昕的演技突飞猛进,6岁那年,参加了少儿话剧比赛,以全场唯一一个满分的成绩获得冠军。

台下的父亲看到儿子夺冠,激动的老泪纵横。

可没过多久,濮存昕的病情加重,已经到了站不起来的脚步。

上学的时候还要借助拐杖才能行走,到学校后也遭受同学异样的眼光,还在背后骂他“濮瘸子”。

那段时间,他自尊心受挫,想死的心都有,他无数次的抱怨:

我应该死,我恨死我爸妈了,为什么让我得了这个怪病?

04

从学校到家的路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他却要花上好长的时间才能到。

一次,父亲去接他放学,看到累到瘫坐在地上的濮存昕,泪水再次湿润了双眼。

后来在父亲访遍全国名医,终于在北京的一家医院看到希望,濮存昕父母连夜带他去北京。

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由于他的病情发展严重,需要手术治疗,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希望家属能考虑清楚。

最后他的父母决定博一下,所幸手术很顺利,两次手术后,年幼的濮存昕也折磨的不成样子,瘦的皮包骨,父母看着心痛不已,几度想要放弃,但都被理智打倒。

在手术的第二个月,濮存昕收到一个大型诗歌朗诵比赛的通知,因为久未登台,他没有一丝犹豫便报名参加。

为了能以崭新的形象站在舞台上,濮存昕开始锻炼走路,从起初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走一点点到自己独立走一小段,每一次突破都是由无数汗水汇聚而成。

在诗歌朗诵比赛的舞台上,他自信的站着,当朗诵完毕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此刻,他是那颗最耀眼的星。

回到学校的濮存昕开始拼命练习跑步、打篮球等运动,走路运动的时候都会注意走姿。

在上中学后,有人会偶尔看出他脚不太正常的毛病,而他就幽默的说道:

“那不是我的腿有问题,是地不平。”

结语

濮存昕在荧屏上为我们带来很多经典的角色,让人对他的演技叹为观止,可他童年那段生病历程的故事,让人看完后不禁潸然泪下,这件事也鲜有人知,整整瞒了我们65年。

如今他已进入了花甲之年,而现在正是影视的黄金时代,演员的片酬更是高的惊人,但他却远离流量市场的追逐,一心扑在活多、钱少、累人的话剧舞台上。

他还谦虚的表示自己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作品,自嘲道:

“娱乐市场真的没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他实在是太谦虚了。

而在今年的元宵晚会上,他与陈道明、徐帆、史可等六位老戏骨为疫情灾区发声,表演了诗歌朗诵《相信》,字字珠玑,铿锵有力,极具感染力,让人潸然泪下。

与此同时,他还亲临日照购买医疗物资,向武汉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简直让人太敬佩了!

第3个回答  2021-01-13
因为濮存昕两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治疗及时保命,但是右脚神经受损的后遗症让他很长时间内无法正常活动,被嘲讽后自尊心受挫,说了这句话
第4个回答  2021-01-13
恨父母原因是父母为了自己的理想逼迫濮存昕学话剧导致病情的加重,从小时候的小儿麻痹,走路障碍让他得了这种怪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