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打了一辈子匈奴,为何到他死匈奴还很强大?

如题所述

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西汉初年对匈奴屈辱的“和亲”政策,转防御为主动出击,举全国之力又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数次重创匈奴,将匈奴赶到了漠北地区;虽然重创了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力量,但并未完全消灭匈奴,也没让匈奴臣服于汉朝。


匈奴一直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

01.秦朝时期


战国末期,秦始皇用了10年的时间来剪灭六国,无暇顾及匈奴对北部边境的骚扰和蚕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忙于国内的制度建设和完善统一之后的诸多事宜,暂时把匈奴的事情搁到了一边,这导致匈奴在北方的草原上迅速壮大,并向南推进。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在视察了与匈奴接壤的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雁门、代郡等地方后,看到边关匈奴不断骚扰的严峻形势,决定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后又传出“亡秦者胡也”的传言,秦始皇乃令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开始对匈奴的征伐,将匈奴势力逐出榆中以北,沿着阴山以南黄河沿岸地区筑城防守匈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征调民力开始修筑长城,在四年时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并派重兵镇守边关。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防守长城一线的秦军大部撤入内地对付起义军队,匈奴再次趁机南下;这时候匈奴杰出的领袖冒顿自立为单于,他东击破了东胡王,西向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王,又掠取了被秦所收取的大部分土地,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奴隶制国家政权,控制了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帕米尔高原、北到贝加尔湖、南至长城一线广袤万里的辽阔地区。


02.西汉初年


刘邦建立西汉后,匈奴大举南下,刘邦率30万大军北伐。战争开始阶段汉军连连得胜,乘胜追到楼烦;但因为时至隆冬,给战斗带来了意向不到的困难,形势开始对汉军十分不利。刘邦因胜利得意中了匈奴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匈奴40万骑兵包围于白登七个昼夜,后通过陈平重金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逃脱。


经此一战,匈奴气焰更加嚣张,加紧了对汉朝边境的侵扰,刘邦采用了娄敬的建议,开始对匈奴采用缓和的“和亲”政策,同时每年给予匈奴一定的财物,加大北方边境的防御力量,汉初对匈奴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政策。刘邦之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等延续了刘邦时期对匈奴的政策,匈奴虽然小规模的骚扰边境,但汉朝也有了修养生息的时间。


03.武帝时期


武帝时期转变了对匈奴“和亲”的政策,从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经历15年的战争,汉朝重创匈奴,将匈奴赶到漠北地区,收复了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将大汉的版图扩展到大宛。


因为匈奴实力大大削弱,对边关的危害降低,汉朝也因为长期的战争国内消耗巨大,之后的十年年,汉匈双方的关系有所缓和,只发生过小规模的战斗;到了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兵七万在羊句山打败匈奴;汉武帝被胜利冲昏,决定再征匈奴,公元前87年,李广利率领5000步兵与匈奴10万精兵遭遇,兵败被俘,李广利因为种种原因投降匈奴。至此以后,汉军再无法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征战,晚年的汉武帝也决定停止征伐修养生息。



04.武帝之后


匈奴虽然在武帝时期被重创,但武帝朝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征伐,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政策,“昭君出塞”就是汉宣帝时期的事情。之后的匈奴又成为了汉王朝最头疼的问题;东汉初年,匈奴内部分裂,一部分南下归顺汉朝,北匈奴实力大大削弱;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三十一年,大将军窦宪北击匈奴,大获全胜,北匈奴残部远遁西域;从此匈奴开始衰落,到了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匈奴慢慢的融入到其他民族,匈奴这个曾经强大的存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打击

西汉初年经过多年的修养生息,到了武帝时期国力恢复;同样的匈奴也经过多年的发展愈加的强大,由于西汉初年的“和亲”防御政策,匈奴更加肆无忌惮的侵扰劫掠边关;在武帝获得国家权力后,开始着手匈奴问题。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下诏让群臣讨论对匈奴的战和问题。御史大夫韩安国主张和,王恢力主以武力反击匈奴,采用“诱而致之边”的策略主动打击匈奴,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


汉朝在马邑设计围攻匈奴,汉武帝发兵40万发动马邑之围,匈奴识破设伏计谋,迅速退兵出塞。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却是汉朝自刘邦征伐匈奴以后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由此汉朝一改屈辱的“和亲”求和政策,汉匈双方展开了长达15年的征战,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战役。


1.第一次,元光六年至元朔二年,卫青、公孙敖、李广、公孙贺各率精兵万人,四路大军同出,独卫青一路获胜;第二年,卫青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退匈奴;元朔二年,卫青奉命出云中,在陇西击破楼烦王、白羊王。夺取河套地区,重筑朔方城。

第二次,元狩元年至元狩二年,霍去病自陇西出征,深入匈奴千余里,转战皋兰山,破匈奴浑邪王部,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北向西两千余里,过居延海,转战祁连山,逼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后投降汉朝,收复河西走廊。

第三次,元狩三年至元狩四年,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反击匈奴。卫青直至漠北,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大败匈奴单于主力;霍去病北进两千余里,击败匈奴左贤王,直捣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一直打到贝加尔湖。自此以后匈奴元气大伤,向北远遁。


汉朝在东起云中西至酒泉、敦煌的数千里防线上,以长城为依托修筑边塞,移民屯田,建立起了有效的防御体系。从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01年,汉匈双方关系渐渐缓和,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汉匈双方有恢复“和亲”的试探,但匈奴坚持汉武帝以前的条件,而武帝坚持匈奴向汉称臣,最终未能实现。公元前87年,李广利兵败被俘,投靠了匈奴后,汉朝基本上再难以发动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朝收复了河套、河西地区,但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匈奴这个边患;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连年对匈奴的作战,也让汉朝损失惨重,国力消耗巨大。


武帝后期匈奴又渐渐恢复元气

到了汉武帝晚年,汉匈奴开始渐渐的恢复元气,虽然大不如前,但依旧还是汉王朝的隐患,作为传统的农耕民族,在古代时候对上游牧民族基本处于劣势,包括后来的突厥、蒙古、后金等,所以汉武帝时期只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匈奴的力量。


01.民族习性决定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原汉王朝几乎没有向外扩张过,所有的对外战争基本都是以守御为主;中原农耕民族习惯了定居的生活,并不重视领土的扩张和不适宜于农耕民族生产发展的土地,所以在中原王朝统治者眼里,塞外荒芜的草原没有多大的价值和诱惑力,不适合耕种,条件艰苦;只要北方游牧民族不来袭击掠夺,那么中原王朝统治者们乐于现状。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更羡慕中原地区的繁华和富庶,当然想千方百计的掠夺富庶的中原地区;草原民族的生活条件相对要艰苦许多,生存仅依靠狩猎和畜牧,如果碰到灾难,为了生存只能劫掠富庶的中原地区,而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的掠夺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积极的防御和迫不得已反击。所有的边关政策的主格调还是守,不管是秦始皇修筑长城、还是秦汉时期的修筑边寨、移民屯田,都是为了守。


这样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中原朝代更迭或者统治者势弱,游牧民族都会趁势南下侵扰。汉武帝时期也是一样,虽然通过大规模的战争重创削弱了匈奴的实力,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02.游牧民族的攻击性要强于农耕民族


匈奴虽然人口不多,但一直是秦汉王朝的边关大患,匈奴想要南下劫掠中原很容易,但中原王朝要组织对匈奴的反击却很难,而且消耗要远远超过匈奴。相比于中原王朝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1.匈奴是全民皆兵。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精于骑射,天生就是最好的骑兵;匈奴的生活环境艰苦,使得匈奴人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匈奴又不缺战马,短时间内就可汇集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而中原地区缺少战马,要收集战马要花费很大的代价。

2.只要有人口,匈奴就能很快恢复战力。匈奴没有中原王朝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了有效的增加人口,一方面四处掳掠妇女,另一方面匈奴有“妻后母、报寡嫂”的习俗,这如果在中原王朝,是被伦理道德所严重禁止的,所以匈奴的战力恢复能力是非常快的。

3.匈奴人在草原上更占据优势。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征伐匈奴根本实现不了,只能被动的防守,没有强大的骑兵,与匈奴人的对战永远是处于劣势的;就算同数量的骑兵对决,中原王朝的骑兵也大多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


03.匈奴周边没有强大的威胁和制约


匈奴的彪悍不仅是汉王朝头疼的问题,也是西域诸国所面临的灾难;西域诸国也成为了匈奴掠夺的对象,面对强悍的匈奴,没有太大的抵御能力;匈奴杀了大月氏的国王,用头颅做成了酒器,大月氏却没有想匈奴复仇的勇气;西域其他诸国也是一样,面对匈奴的劫掠只能忍气吞声。张骞出使西域,试图为汉王朝寻找共同对付匈奴的盟友,可西域各国慑于匈奴,都不敢与匈奴为敌。


中原王朝又鞭长莫及,无法真正的消灭或者降服匈奴这个外在的隐患,武帝倾全国之力也只是击败赶走,却无法彻底解决;数十年后又卷土重来。没有强大对手的制约,匈奴可以很快的恢复和发展起来。


04.与匈奴的战争汉朝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汉武帝能够数次击败匈奴并重创,最主要的条件是西汉初年经过了几代帝王的修养生息,汉朝国力强大,奠定了武帝反击匈奴的基础;而武帝经过多年的战争,已基本将文景之治所积攒的国力消耗一空。北上千里之外与匈奴决战,不说战马和兵士的损失,光所耗费的钱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耗空了几代人所积攒的家底,最后的结果是将匈奴赶到漠北,几十年不敢南下,却不能彻底的消灭匈奴。到了武帝后期,国力疲惫,又缺乏得力的将领,所采取的的策略也是防御为主,匈奴虽然被打击削弱,依旧还是时不时的侵扰边关。



结语:

武帝时期,通过对匈奴的战争,扩大了汉王朝的疆土,更是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武帝的历史功绩自然不用说,但对于匈奴来说,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恢复一定的战斗力,而汉朝几十年内却无法在发动大规模的对匈作战;所以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恢复了对匈奴的“和亲”防御政策。其实不止是匈奴,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最大的威胁,从来没有彻底解决过;盛世的王朝依托强大的国力击败削弱了游牧民族,但都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几十年后,游牧民族依旧会卷土重来。

中原农耕民族的扩张性和攻击性不如游牧民族,但文化底蕴深厚、社会文明发展快,从而同化能力极强,所以最后,游牧民族通过不断的民族融合,都融入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