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故事背景,要20字左右,你一定要简便?

如题所述

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玄奘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在唐朝轰动一时。
西游记作者简介: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写作。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西游记》讲的是唐三藏和三个徒弟,费劲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扩展资料: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06
西游记表面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功成名就的故事。实际上该故事影射了当时的社会,如故事中很多妖魔来自于道教,甚至直接就是道士作怪,实际上是在影射嘉靖皇帝宠信道士,危害社会。
还有就是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后台保护走了,没后台的妖怪都被悟空打死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乱像。总之,西游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唐僧:身怀慈悲之心,上承领导之意,率领有罪之徒,常念济世之意,虽受万般困苦,生死置之度外,成功垂青于己。
孙悟空:人民视为英雄,砸烂煌煌天庭,玉帝龙位不保,终有鹰犬出场,被判五百年刑,刑满取经成功,美名天地传扬。
猪八戒:酒醉色胆顿起,调戏天宫嫦娥,玉帝震怒异常,罚其下凡取经,孰料错投猪胎,丑貌一生难改,最后功成名就。
沙僧:原为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灯盏,被上罚取真经,一路兢兢业业,最终功德圆满。
小白龙:本是龙王之子,怒火烧殿明珠,被上罚取真经,经历千辛万苦,最终修成正果。
综上,唐僧率领一批犯有不同错误的神仙,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和自己不懈努力下,在手下万众一心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真经,获得了各自应有的成果。为天地、仙鬼消除了一部分不安定因素,从此,社会更加和谐了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21-03-06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第4个回答  2022-06-28
唐朝前期,当时社会的佛教很盛行。学佛的人也多,唐僧在学佛的过程中,感到对很多佛经很疑惑。在当时,有很多佛经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人员水平的问题,翻译的很不标准,以致于念经的时候会很乱,所以唐僧想去看看原文的经是什么,同时想学学正经的梵语,以便更好的学佛经。写这个小说,是明朝中期,所以,小说的很多故事,是和明朝的社会有一定的影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