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取回来的真经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1
唐朝的高僧玄奘,为弘扬佛教,毅然前往印度取经。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尤其是在《西游记》这部作品中,他的形象被广泛传播。在这部小说中,他受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的保护,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然而,真实的历史中,玄奘是独自一人踏上了取经之路,并没有小说中那些神话般的徒弟相伴。
玄奘以其对佛学的深厚造诣,尤其是对《经藏》、《律藏》和《论藏》的精通,而被尊称为“唐三藏”。他对佛经的研究十分刻苦,不仅读遍了国内所有的佛经,还深感要真正理解佛理,必须亲自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学习。尽管当时唐朝国内政局不稳,边境也不安全,政府禁止民众出境,但玄奘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他学习梵文,并向官府提交了出国的申请。
在申请未被批准后,玄奘决定偷越国境。他混迹于难民之中,离开了长安,开始了西行的旅程。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甚至在莫贺延碛戈壁滩上,不慎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导致饮用水全部丧失。在极度干渴中,他凭借坚定的信念,走了五天,最终昏倒在沙漠中。幸运的是,他在生死关头被一阵凉风吹醒,又坚持骑行了五公里,终于找到了一片绿洲,重新装满水袋,继续前行。
穿越了四百公里的沙漠后,玄奘到达了高昌国。高昌王听闻唐朝高僧的到来,坚持要求玄奘留下讲法,并提供了优厚的待遇。但玄奘坚持初心,连续三天绝食抗议,最终感动了高昌王,得以继续他的取经之旅。
接下来的旅程中,玄奘翻山越岭,走了一整年。他不仅欣赏了各地的自然风光,也经历了比沙漠更为艰苦的环境,如凌山的攀登。凌山险峻且气候多变,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灾难。玄奘小心翼翼地在山间小道上行进,最终成功翻越。
到达天竺后,玄奘在印度度过了十几个寒暑。他走遍了印度半岛,参观访问佛教圣地,研究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一,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在那烂陀寺,玄奘的声誉日隆,许多国王和佛教徒希望他能留在印度,但他的心中始终挂念着祖国。
带着650多部佛教书籍,玄奘回到了长安。唐太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劝其还俗做官,但玄奘坚定地拒绝了。他用了19年的时间翻译佛经,共译出1335卷。他还与弟子辩机合著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对地理、宗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玄奘在域外居住了17年,行程五万余里,走过了110多个国家。当他带着617卷梵文经典回到长安时,受到了朝中官员和京城僧众的热烈欢迎。尽管唐太宗希望他能留在京城,玄奘还是被允许前往少林寺继续他的译经工作。为了贮藏和保存经卷,玄奘设计并建造了大雁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