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使是哪个朝代的?

如题所述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节度使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称,最初起源于隋唐时期。唐玄宗时期,唐朝开国后设立的均田制渐趋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玄宗李隆基曾采用多种办法进行治理。
但是除了流民客户充军之外,唐玄宗推行的其他办法均以失败而告终,而且流民客户充军虽然暂时解决了流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却也让这群人逐渐演变成了类似于现代雇佣兵的形式,唐朝的兵役制度也从征兵制转变成了募兵制。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

节度使职责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肃宗以后,天下糜乱,不得不仿照汉末州牧统管军民政务之制,令节度使兼管内观察使及驻州刺史,于是其权限逐渐扩大,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军阀。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命官、征税,皆得独立,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承认其地位,世称藩镇,迄于唐亡。节度使是官名,唐初沿用了隋朝的旧制度,允许各个地方屯兵屯粮,设立地方军政机构,而总管这个地方的官员就叫节度使,权利很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