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原理

如题所述

一、唯物论
1. 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表明,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指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 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指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 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实践是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表明,人类实践的结果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社会存在方式。
二、辩证法
1. 矛盾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矛盾的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2. 质量互变规律:度的原理指出,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指出,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根本变化。
3.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三、认识论
1. 真理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指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认为,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说明,真理的价值性是以其客观性为基础的。
2. 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表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则要求,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
3.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唯物史观
1. 社会发展的因素: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 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3. 社会发展的特点: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
4. 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1. 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把握矛盾性原理,重视矛盾分析方法;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与时俱进,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3.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
4.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