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1,2。3。4章的作业答案啊?

如题所述

第一次作业(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
1、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指的是人和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期限,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能力的缺失,这段时间称之为关键期,且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横向研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纵向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是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纵向研究对于探索某种心理现象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和发展快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研究耗时费力,对象又是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身体和心理的分离对婴儿的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婴儿痛苦的重要原因,包括与父母过早的离别、情感剥夺、精神虐待等,会导致婴儿产生极度的悲伤和焦虑。
第二次作业(第3章)
一、名词解释
1、直觉行动思维: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3、记忆策略: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二、填空题
1.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2. 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3. 对于婴儿来说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4. 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
5. 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6. 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7. 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8.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联系。
9. 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
10. 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1. 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
12. 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3. 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