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总结BIM技术经济效益?

如题所述

BIM效益目前客观比较模糊,尚未有标准公式或者参考数值来进行准确的评估,一来行业各个单位之间都有自身的规范和流程,二来行业自身项目参与方众多、相对来说影响因素难以准确控制,至少这两个方面就造成了BIM在整体效益上的评估不清。但是,如果缩小至具体的阶段和场景,从指定的角度来看待,或许仍能够对BIM有一定的效益理解,分别可从软硬件周期成本、工序时长效率、预算准确度等若干角度来看待。
关于软硬件周期成本,从目前国内发展的态势看,不得不承认大量的设计成果仍需要基于国外的专业设计软件来完成,其License收费模式是各个设计院等单位每年固定的支出成本。但在进入规划审批、施工管理等阶段之后,国内基于PaaS模块而独立开发集成的数字化系统,例如项目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其如果集中采用服务器云端计算的方式,则能够以一云而支持多工位,从而实现原本多工位需要配套的高配置硬件、专业软件采购成本的下降。一般来看,云端服务器的数字化系统,其硬件复用率可支持5年以上的周期,期间系统平台通过松耦合扩容还能够实现阶段性需求的机动满足,而原本工位单一如配套高配置本地电脑等设备,加之专业软件的授权购买费用,其周期一般为3年,因此长周期下数字化系统的BIM应用会有效节省本地端设备应用BIM的成本。
关于工序时长效率,以目前在若干城市推行的正向设计为例,其客观一线面临的问题是在未明显增加的设计费收入、基本不变的快速交付输出时间中,要求一线设计师将过往的二维交付变为全三维交付,而后者要求精细化建模所需要的周期时间正好与目前的旧有要求相冲突,加之其中三维精细建模的沟通成本、学习成本等,在一线受到不小的阻力和抵触。以BIM全模型为基础、并能够识别强制性条款规范的智能审图平台,便能通过BIM构件的自动语义审查,从而为一线节省大量建模之后的校正、修改时间,从而实现错误尽早应早发现,从而保证在项目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阶段性达到正向设计的要求。
从预算准确度来看,对应类似造价算量等应用,客观看BIM数据的承载和应用为社会、政府、企业的工程项目都提供了不少的量化参考意见,从而更好地编制预算和控制成本。但需要承认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大量的造价算量对应的建筑场景,仍无法完全标准化,需要一定程度人工识别的干预,这就造成在很多造价算量项目中,设计院保险起见往往会雇佣数支团队同时第三方工作,从而在不同团队的算量造价成果中校正偏差,造成一定雇佣费用的增加。
综合其上若干角度,BIM的效益评估可在特定的工序、指定的科目上进行实验对比,最终形成是否效益为正的判断,但考虑目前综合背景,包括行业业务逻辑复杂、参与利益方众多、软硬件及算法仍有待加强,因此整体看BIM等技术未来发展、项目效益提升空间仍非常巨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上海逸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圭土云)服务多个大型BIM咨询项目,其中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为客户创造了丰富的价值,BIM经济效益取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BIM技术发挥的价值,例如设计阶段,发现多少设计问题,碰撞问题,净高问题等与传统设计比,量化问题数量和影响因素,进而判断经济效益,同时施工过程中BIM深化技术能节约多少施工进度和沟通协调时间,都可以化作实际经济成本,最终BIM模型精细程度能够在后续运维过程中发挥具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是深远且永久的,能够影响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百度上面有这方面的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