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入学前准备

如题所述

“语文一定要练字,要学拼音,不然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刚上一年级,班上大部分孩子都熟练100以内心算,我家的还在慢吞吞地掰手指”、“英语必须从小培养语感,等孩子上小学再重视就晚了”!
作为幼升小的家长,你是否也曾听过这些言论,并为此陷入深深的焦虑,准备给孩子报一个“十全大补”课外班?可是这么多的重要知识,都通过报班来学习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鼓励家长通过在生活中对孩子日积月累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一年级所需要习得的技能!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语、数、英三科的育儿建议,让孩子不报班也能轻松学习知识!
(一)语文是民族瑰宝,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是暑期第一课!
练字: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份字帖,鼓励孩子每天坚持练习20分钟。因为小学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不能随意偷懒,所以孩子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避免上小学后对写作业有情绪。再者,练字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家长也能少点头疼。
表达:学会组织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是学习作文的第一课,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菜名是什么?色泽如何?味道如何?爸爸买了一束鲜花,一共有几枝?是红玫瑰还是粉百合?是阶梯式排布的,还是围绕中心散开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孩子举个例子,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学习。
认字和拼音:晚上睡前,与孩子一起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不仅对认识汉字和学习拼音有帮助,还有从中学习如何描述事件,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一举四得!
(二)英语是孩子通向世界的桥梁,越早开始搭建,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
高效利用娱乐时间:从看纯英文动画片和纯英文电影开始,养一养孩子的“耳朵”,很多孩子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不是因为不认识单词,是因为没有记住单词的正确读音,所以音与词对不上号。而多听多看,就能建立起词与音的联系。再者,动画片也能引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只为能够理解更多情节。
推荐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狮子王》、《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等。
鼓励孩子模仿经典台词:不仅可以模仿,还可以跟着重复角色说的话,这是培养语感的绝佳机会。孩子甚至不需要理解具体意思,但跟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自觉就会掌握语法的运用!
(三)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掌握对未来自然科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人吃饭?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不仅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用具象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再比如,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要买写字用的笔,要粗一点的还是细一点的?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寓教于乐”也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根据幼儿该年龄段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兴趣,来开展数学幼小衔接的概念。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6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学习为主。在小学,孩子要会自己上厕所,自己处理人际关系,自己面对一系列问题……因此,对孩子来说,上小学就像第二次断奶,断得好,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非常顺利;断得不好,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甚至影响初中、高中的学习。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升小入学前准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入学前的心理和能力培养

  幼升小是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家长不妨变身唐僧,巧妙地在孩子耳边“唠叨”:“你快上小学了,这是长大的标志。”“上了小学,你就是小大人了。”总之,“唠叨”的内容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对上学充满期待。孩子有了思想准备,便不会对学校产生畏惧。在开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参观,让他了解学校的厕所在哪儿、操场在哪儿、图书馆在哪儿,对学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开学后,孩子便不会手忙脚乱。

  要训练专注力 让孩子坐得住

  小学一节课40分钟,没有专注力的孩子是坐不住的,因此,家长要提前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其能够“坐得住”。

  要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

  孩子玩心重,一节课40分钟,好不容易下课了,便只顾着玩,而忘了上厕所不少孩子下课不上厕所,上课铃刚响,就向老师报告上厕所的情况,因此,家长要注意训练孩子的如厕习惯。

  要让孩子学会归纳整理

  小学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幼儿园的书本,大多是学完一整本才拿回家的,笔和本子也是发的,不存在整理的情况,小学生则需要每天整理书包。因此,家长要根据课程表引导孩子整理书包,如每天要带哪些东西、同类的'文具放在一起等,这个习惯养成后,对孩子一生都有好处。

  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有很多事情要自己面对,所以,必须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学会系鞋带,拉拉链等;

  提前学知识并不是好事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总想在上小学前让孩子学习拼音、写字和英语等。这是一种误区,教不好,对孩子影响很坏。汉字是非常美的,哪一笔写在哪个位置,偏旁大小都有规定。

  一般,孩子6岁上学以后学写字最好,因为那时候孩子能够理解为什么要写好字,也能够欣赏字的美,可现在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早早地让孩子学写字,这给小学老师造成了很大困扰,有的孩子直到六年级,对某些字的笔顺都掌握不好,这都是最初错误的教法造成的。

  孩子如果对店名或广告牌上的字有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让他保持对汉字的兴趣,没有必要让他刻意去学习。拼音也一样,不必让他专门去学,如果早早地学会了,即便学得对,对其将来也是没好处的。因为开学第一学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孩子提前都学会了,在课堂上就不会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这样持续下去,学习习惯不好,对他将来的学习有反作用。

  合理分配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上小学后,家庭运行模式一般有三种:全职妈妈专带孩子;中午放学把孩子交给午托机构,下午放学让孩子进辅导班;老人帮忙接送。

  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最重要的,不管哪种模式,家长只需坚持两年,等孩子能够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家长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

  孩子上小学,对家长也是一个大的考验,最初的两年,家长需要多方面配合和陪伴。就像走路一样,孩子刚开始学走路,需要家长扶一段,等他走稳了,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10
幼升小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它不是单独地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教育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在幼儿园学完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也会被超越。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一个负面的结果:如果一味的硬灌输知识给孩子,反而可能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所以我们要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沼泽。
做好幼升小准备工作的方法: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3、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4、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5、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6、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7、让孩子的思维方式从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8、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第3个回答  2022-11-16
建议参考下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文件,里面做了比较明确指导。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儿童入学适应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儿童实现入学适应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可豆幼小衔接》系列,家长可以买一套辅助孩子幼升小。这套书不仅涵盖学前知识,而且注重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培养,是一套综合入学准备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