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追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谁知道含有“追赶”、“从前”的文言文词语的成语或俗语

这是七年级下册的语文作业本中的内容 是第25课《短文两篇》要求是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义相同的文言词语,并各写含有这个文言文词语的成语或俗语。

{1}追赶{ }———— ————{2}从前{ }———— ————答案见最后【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③;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④。

未至⑤,道渴/而死⑥。弃/其⑦杖,化为/邓林⑧。

选自《山海经》【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又到北方去喝大湖的水。

还没有到,就在半路上口渴而死。他遗弃他的手杖,(手杖)变化成为一片桃林。

【注释】 逐:角逐;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的意思。

于:到。 河. 渭: 黄河和渭水; 不足:不够; 大泽: 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山北。 北:向北,到北方 至: 到; 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而:表顺接;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其: 代词(代夸父) ; 为:变为,成为 邓林: 桃林。

所以 追逐在其中应该是 入 字 应与 逐 字区分逐字是竞跑的意思 而入字是追赶的意思题目中只要求写含有入的成语或俗语就行了。所以有很多参考资料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

形容态度傲慢 病入骨随 骨随:骨髓。病到骨头里。

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乘隙而入 趁着其空虚而侵入 乘虚而入 虚:空隙。趁着空隙或无人防范而进入 刀枪入库 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鹘入鸦群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

比喻骁勇无敌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

旧指相偕归隐。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半截入土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

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

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

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

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不入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长驱直入 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

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尝出入 曾经来往于。

超凡入圣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

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趁虚而入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出将入相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神入化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

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入人罪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

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穿房入户 在人家内室里出出进进。

形容和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撮盐入火 撮:以指取物。

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单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

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

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飞熊入梦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

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格格不入 格格:阻碍,隔阂。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鬼出电入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故入人罪 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猢狲入布袋 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

比喻行动失去约束。 恨之入骨 形容痛恨到极点。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

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恨入骨髓 形容痛恨到极点。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尽入彀中 彀中:弓箭射程以内,比喻牢笼、圈套。尽数网罗,全部就范。

渐入佳境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刻画入微 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

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篱牢犬不入 篱笆。

2. 翻译两句文言文(追10分)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一〕,三年,毁闻于国〔二〕。

景公不说,召而免之〔三〕。晏子谢曰〔四〕:“ 婴知婴之过矣〔五〕,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六〕。”

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七〕,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八〕。

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九〕,急门闾之政〔一十〕,而淫民恶之;〔一一〕举俭力孝弟〔一二〕,罚偷窳,而惰民恶之〔一三〕;决狱不避,贵强恶之〔一四〕;左右所求〔一五〕,法则予〔一六〕,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一七〕,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一八〕,二谗毁于内〔一九〕,三年而毁闻乎君也。

今臣谨更之〔二十〕,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二一〕,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二〕二谗誉乎内〔二三〕,三年而誉闻于君也。

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二四〕,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二五〕,三年而齐大兴。

〔一〕 孙星衍云:“左传庄十三年 ‘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齐之阿邑。齐威王烹阿大夫,即此。

’元和郡县志:‘东阿县,汉旧县也。春秋时齐之阿地。

’按此已名东阿,则汉县承古名。又本草经已有阿胶,‘阿’、‘柯’通也”。

◎卢文弨曰:“御览二百六十六,又四百二十四,皆无‘东’字。 ”◎苏舆云: “治要亦无‘东’ 字。”

◎则虞案:艺文类聚五十、意林一俱无“东”字,当据删。指海本已删。

〔二〕 孙星衍云:“意林作‘治阿三年’。”◎王念孙云:“‘三年’下有‘而’字,而今本脱之。

下文云‘三年而誉闻于国’,又云‘三年而毁闻于君’,‘三年而誉闻于君’,则此亦当有‘而’ 字,治要及艺文类聚职官部六、御览职官部六十四皆作 ‘三年而毁闻于国’。”◎则虞案:指海本补“而”字。

〔三〕 孙星衍云:“一本脱‘而’ 字,非。意林作‘召而问之’。”

◎则虞案:黄本无“ 而”字。 〔四〕 则虞案:杨本、凌本作“对曰”。

〔五〕 则虞案:类聚、御览俱无“ 婴之”二字。 〔六〕 则虞案:御览二百六十六引无“必”字。

此晏子决然自信之语,有“必”字者是。 〔七〕 则虞案:“不忍”二字衍,治要无,当据删。

〔八〕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疑此脱。”◎刘师培校补云:“ 治要及御览二百六十六、四百廿四所引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与类聚五十所引合,当据补。”

◎陶鸿庆云:“ ‘召而赏之’下,当依艺文类聚补 ‘辞而不受’四字,‘公问其故’,即问其不受之故也。下文云‘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以不敢受’,是其明证。”

◎则虞案:指海本补此四字。 〔九〕 孙星衍云:“说文‘徯’或从‘足’作‘蹊’,玉篇:‘遐鸡切,径也。

’”◎则虞案:管子八观“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

此皆指蹊径言也。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注:“皆为防奸也。

横行妄由田中,径逾,射邪趋疾,越堤渠也。”此言“筑蹊径”,当即指此,故下云“淫民恶之”。

〔一十〕则虞案:周礼地官乡大夫“ 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又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

是门闾之政,俱以防遏寇盗。 〔一一〕则虞案:意林一引无“而” 字。

〔一二〕苏舆云:“治要作‘悌’,下同。” 〔一三〕则虞案:意林引作“举俭罚偷”。

〔一四〕孙星衍云:“意林‘避’作 ‘畏’,‘贵强’下疑有‘贵强’二字,后人以与下‘ 贵强’重出,故脱之。”◎苏舆云:“拾补作‘决狱不避贵强,而贵强恶之’,注云:‘“而”字当补,“贵强”二字孙补。

’案以上下文例之,卢补是也。治要有 ‘贵强’二字,无‘而’字。”

◎则虞案:指海本补“ 贵强”二字。 〔一五〕苏舆云:“治要‘所’上有 ‘之’字。”

◎则虞案:意林“ 所”作“取”,是也。 〔一六〕则虞案:治要“予”作“与 ”。

〔一七〕孙星衍云:“意林作‘不能过礼’。” 〔一八〕黄以周云:“‘乎’,御览作‘于’,下二句俱同。”

〔一九〕则虞案:黄本“于”作“乎 ”。 〔二十〕孙星衍云:“意林作‘臣请改辙,更治三年,必有誉也’。”

◎苏舆云:“治要无 ‘谨’字。” 〔二一〕陶鸿庆云:“‘言’盖‘皆 ’之坏字,‘所求皆诺’,与上文‘法则予,非法则否 ’正相反。”

〔二二〕苏舆云:“各本‘是’下无 ‘以’字,治要有。卢文弨云‘ 当补’,今从之。

‘乎’,治要作 ‘于’。” 〔二三〕则虞案:意林此二句“乎” “于”互易,元刻本亦作“于”。

〔二四〕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昔者婴之所治者当赏,而今所以治者当诛’。”◎苏舆云:“治要有‘而’字。”

◎则虞案:御览两引“宜” 并作“当”,“今”上有“而”字,治要亦有“而”字。 〔二五〕苏舆云:“治要作‘景公乃任以国政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