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是男是女

如题所述

男的\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字昭远,又字宗成、玄(或元)英,居燕山一带,先为辽国进士,后出家修道,海蟾子。刘海十六岁的时候中进士做官。后来,刘守光被后梁太祖封为燕王,刘海就当上了燕王的丞相。刘海特别喜好谈玄论道,与道士交往甚密。一天,有个道士来访,刘海以宾客之礼相待。问道士的姓名,默而不答,只是要刘海拿出鸡蛋十个,金钱十文,以每一文钱间隔一个鸡蛋,将钱和蛋层层垒叠,十蛋和钱垒成了一个塔状,而并没有坠下来。刘海惊叹说:“危险!”道士告诉他:“你身家性命面临的危险,更甚于此。”刘海问:“如何摆脱这种危险?”道士并不作答,而是拿起鸡蛋、金钱,掷之地上,然后长笑而去。原来,道士是说刘海现在身居高位,这高位就像叠垒起来的鸡蛋一样,随时有可能坠毁。而要摆脱危险,免去杀身之祸,就要抛弃荣华富贵,就像道士将鸡蛋、金钱掷于地上一样,弃荣华富贵如敝履。刘海很快明白了道士的用意,当晚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美美吃了一餐,然后砸碎所有的宝器。第二天,解下相印,穿上道士的服装,假装发狂而舞,出了燕国,远游秦川去了。在路上他又遇到那位道士,道士授给他服丹成仙的口诀。刘海方知他是正阳子,即钟离权。两年以后,燕王刘守光僭称大燕皇帝,不久就被朝延剿灭,刘守光遭诛灭九族之祸。而此时,刘海正云游天下访道。后画遇上了吕洞宾,授之以秘法,乃得道成为真仙。从此,刘海以钟离权、吕洞宾二位仙人为师,追随他们遁迹于终南、太华之间,不知所终。元朝元世祖封刘海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出家后,取道“海蟾子”,称为刘海蟾。后来,由这名字又附会上了刘海戏蟾的传说,刘海遂成为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子嗣的吉祥神。

刘海戏蟾的故事,至迟在北宋时便已产生了。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有这样的句子:“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可见,当时已有刘海蟾狂戏蟾的戏曲演出。刘海蟾戏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所以刘海蟾所到之处,蟾声消绝。考究起来,其所谓“戏”是一种巫术动作。《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邵武县志》说:“刘海蟾,名元英。……或曰:元英本名海,尝以道力除蟾祟,故称为海蟾云。”刘海戏蟾的故事几经演变,喜剧色彩越来越浓,刘海的“戏”的巫术驱邪意义逐渐消失,蟾已不再是除祟的对象,而是施行法术的灵物。明朝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说:“皇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手执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

民间还流传着刘海捉三足金蟾的故事。康熙年间,苏州有一个大商人叫贝宏文,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有个叫阿保的小伙子找上门来做佣人,贝宏文便收留了他。这阿保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干活特别力。他干活不要工钱,而且还常常不吃饭,有时一连几天不吃饭也不喊饿。贝家的人都感到很奇怪。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可以把陶瓷做的尿壶像翻羊肚子似的翻过来,洗刷里面,然后再复原,洗外面,陶瓷的尿壶在他手里竟然像柔软的面皮。有一次过元宵节,阿保抱着小主人去看灯,很晚未归,贝家人十分着急。快到三更时分,阿保才抱着小主人归家。贝家主人埋怨他回来得太晚,害得一家人提心吊胆。阿保解释说:因为杭州的灯不热闹,他就带着小主人去了一趟福建的省城,那里的灯真好。贝家的人不相信,认为阿保是在撒谎。不料,小主人从怀中掏出了一把新鲜的荔枝,这是杭州没有而福建才有的水果。贝家人心中暗暗惊异。最让贝家及邻人神异的是阿保戏大蟾蜍的事。阿保到井里打水,打上来一个大蟾蜍。蟾蜍即癞。奇怪的是,这个癞不仅形体巨大,而且只有三条腿。三条腿的是传说中的灵物。阿保对贝家说:“这个蟾蜍逃走已经好几年了,今天总算将它促住了!”左邻右舍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并竞相传说这阿保就是戏蟾的刘海蟾。阿保见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便谢过主人,冉冉升空而去。

民间有关刘海捉金蟾的目的又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刘海以金蟾为食。金蟾是民间信仰中的灵物,刘海以之为食,说明他神奇非凡。一说刘海捉金蟾是令金蟾吐金,施济天下。金蟾是民间传说中能吞吐金钱的灵物。把蟾与金钱起来,可能是由于蟾身布满类似金钱的斑纹的缘故。刘海捉金蟾的方法是根据金蟾的“习性”,以一串金钱引诱并钓住它,即民间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由刘海戏金蟾演变为钓金蟾,其行为的目的也由除蟾祟演化为获取金钱,刘海遂成一位财神。这位财神爷以其特殊的本领给人间带来金钱,他钓金蟾,金蟾则吐出金钱,金钱又被源源不绝地撒布到人间。民间年画中的刘海是一副欢天喜地的胖小子的模样,袒胸露怀,蓬头赤足,双手舞动一串金钱,正向一仰视的三足金蟾抛去。民间贴这类年画,有祈财求吉之意。刘海形象至今仍以吉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年画、剪纸、枕被、工艺品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