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中锋做什么的

如题所述


董中锋
董中锋,湖北天门人。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编审,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院研究员,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兼任湖北省社联委员、湖北省散文学会会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理事、湖北省编辑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文化传播、编辑出版、文艺理论、报告文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合著7种,主编图书5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另参与项目多项,其研究成果多次获政府和学术团体奖励,其中4次获武汉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策划和编辑的图书获得过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大学版协优秀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
中文名:董中锋
出生地:湖北省天门市
出生日期:1962年
职业:教师、编辑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文化关怀中的现代出版》(独著)
人物经历
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2017年,主持荆楚文库项目“《中国教育史》整理”。
2.2016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中华大学在重庆”。
3.2012年,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华大精神与人文底蕴——基于学人之学术、学养研究”。
4.2011年,主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课题“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5.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文化的理论建构研究”。
6.2008年,主持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影视传播与和谐文化建设——基于价值层面的研究”。
7.2007年,主持教育部项目“现代出版对和谐社会的文化责任”。
8.2007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出版预警研究”。
出版著作
1.《出版理想与文化责任》(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华大精神与人文底蕴——学人·学术·学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3.《电视与城市圈文化建设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出版文化与产业专题研究》(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普通编辑学》(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6.《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参著),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7.《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参著),辽海出版社,2008年。
8.《文化关怀中的现代出版》(独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
9.《桂苑师林》(参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高中优秀记叙文百篇》(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考场成败作文精评》(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2.《马列文论与西方文论》(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13.《高中优秀习作100篇记叙文》(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应试成败作文鉴识》(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5.《应试作文技法》(主编),海天出版社,1992年。
16.《汉语写作》(参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17.《中外散文大词典》(参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
发表论文
○编辑出版
1.《论互联网时代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载《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第12期。
2.《论出版文化的形态》,载《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第2期。
3.《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载《出版科学》,2016年第1期。
4.《论出版文化的冲突》,载《现代出版》,2016年第1期。
5.《论出版文化的传播》,载《现代出版》,2016年第2期。
6.《论出版文化的概念、语境及其指向》,载《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4期。
7.《论质量监管在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载《中国编辑》,2016年第3期。
8.《论出版文化的价值》,载《现代出版》,2015年第6期。
9.《新形势下的选题策划》,载《编辑学刊》,2011年第4期。
10.《论出版的基本规律》,载《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1期。
11.《影视传播与和谐文化建设——基于价值层面的研究》,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电社科项目集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12.《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例说》,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七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七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4.《注释的构成及其规范》,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七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5.《畅销书运作的有益尝试——〈徐迟的第二次青春〉的编辑出版》,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八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系列成果——〈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编辑散记》,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八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7.《现代汉语异形词汇释》,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六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8.《词语的同义异序与一词多说》,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六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现代出版对和谐社会的文化责任》,载《出版科学》,2008年第1期。
20.《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载《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1.《新形势下编辑工作职能与出版文化创新》,载《中国出版》,2007年第2期。
22.《深度开掘出版文化资源库》,载《编辑学刊》,2007年第3期。
23.《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版文化创新》,载《科技与出版》,2007年第6期。
24.《出版业与文化软实力》,载《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2期。
25.《出版文化安全之我见》,载《文艺报》,2007年9月25日。
26.《出版社的发行管理与营销策略》,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五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7.《责任编辑的文化责任》,载《科技与出版》,2006年第1期。
28.《选题策划与出版社的自主创新》,载《编辑学刊》,2006年第5期。
29.《选题策划与出版社的科学发展》,载《中国出版》,2006年第9期。
30.《选题策划与出版社的和谐发展》,载《编辑之友》,2006年第6期。
31.《选题策划与出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四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32.《简评〈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释〉》,载《光明日报》,2006年8月26日。
33.《编辑的人文关怀》,载《编辑学刊》,2005年第5期。
34.《出版职业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内在协同性》,载《出版科学》,2005年第6期。
35.《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图书选题策划》,载《编辑学刊》,2004年第5期。
36.《大学生读物:有待深度开发》,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2月2日。
37.《价值维度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载《理论月刊》,2005年第3期。
38.《事业和产业双重关联下的管理制度》,载《我当社长总编辑优秀征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9.《多重解读“老书新出”》,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3月17日。
40.《理念治校的理论与实践》,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41.《选题策划中的科学发展观》,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9月27日。
42.《出版质量:出版品牌的核心》,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三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3.《转制——离不开固有的文化特性》,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11月3日。
44.《品牌:略显头角,艰难成长》,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1月1日。
45.《内部管理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9月11日。
46.《从市场看文教图书的品牌出版》,载《中国出版》,2003年第9期。
47.《转型时期我国图书市场的嬗变与态势》,载《科技与出版》,2003年第5期。
48.《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载《现代出版:理论与实务》(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9.《出版品牌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载《出版科学》,2002年第3期。
50.《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力因素》,载《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51.《释词与佛教文化》,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14日。
52.《警惕失信擎肘》,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6月14日。
53.《华中师大社尝试多种营销方略》,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3月29日。
54.《质量:品牌出版的核心》,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10月18日。
55.《品牌出版十大关联》,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12月20日。
56.《探索与尝试》,载《创新教育论坛》,第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7.《出版社内部管理: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载《大学出版》,2002年第4期。
58.《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价值取向》,载《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2期。
59.《书业分化整合市场谁主沉浮》,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8月17日。
60.《图书选题策划中的文化因素》,载《出版科学》,2001年第4期。
61.《〈傻二哥〉中情感的对流与表现》,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4期。
62.《探索内在交流的新闻学领域——读〈新闻心理学〉》,载《写作》,1996年第3期。
63.《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选题与创新》,载《高等函授学报》,1997年第1期。
64.《精品图书:从选题开始》,载《出版科学》,1997年第1期。
65.《从价值维度看精品图书的选题》,载《编辑之友》,1997年第5期。
66.《说“拈花微笑”》,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5期。
67.《语言的“约定俗成”》,载《中华读书报》,1999年8月11日。
68.《荟萃大师学术精华的“桂岳书系”》,载《世界论坛报》(台湾),1997年9月27日。
69.《一次审稿会的启示》,载《长江日报》,1997年11月2日。
70.《选题实现率与“解放编辑”》,载《新闻信息报》,1998年10月27日。
71.《千淘万漉吹沙到金——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史〉》,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72.《村治研究:散发泥土芳香的学问——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载《出版科学》,1998年第1期。
73.《走近徐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7期。
74.《吹尽狂沙始到金》,载《中国教育报》,1998年10月20日。
75.《论选题的出版价值》,载《出版理论与实践》,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文艺理论
76.《对报告文学文体的再认识》,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77.《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精神的构建》(与人合作),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78.《数字化时代报告文学文体的演进》,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79.《观念和方法的互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80.《西方美学中的希腊艺术精神》,载《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81.《马克思恩格斯美学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82.《作为艺术精神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载《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83.《恩格斯悲剧冲突理论辨识》,载《高等函授学报》,1996年第2期。
84.《关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载《高师函授学刊》,1995年第2期。
85.《探索中国艺术理论的迷宫》(与人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86.《中国报告文学的本与源》,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87.《〈西行漫记〉的审美品格》,载《二十世纪永恒的红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8.《报告文学的本与源》,载《高等函授学刊》,1991年第9期。
89.《传通与超越——〈伟大的道路〉写作的心灵索隐》,载《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
○学术文化
90.《“教育抗日”陈青之》,载《洪山文史》,第24辑,崇文书局,2017年12月。
91.《“求好运”,一个有史诗意味的中国故事》,载《中华读书报》,2016年8月3日。
92.《沟通中西文化的巨人韦卓民》,载《中华读书报》,2016年9月28日。
93.《真性才学黄曼君》,载《文学教育》,2010年第1期。
94.《小学科里的大学者刘守华》,载《文学教育》,2010年第2期。
95.《创建圆形批评的文艺理论家王先霈》,载《文学教育》,2010年第3期。
96.《争鸣的学术精神》,载《光明日报》,2004年10月7日。
97.《小学科做出大学问》,载《文艺报》,2005年7月28日。
98.《张舜徽:通才之学》,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14日。
99.《文雅名士杨东莼》,载《长江日报》,1998年3月7日。
100.《学贯中西韦卓民》,载《长江日报》,1998年3月21日。
101.《著作等身张舜徽》,载《长江日报》,1998年4月4日。
102.《经师人师钱基博》,载《长江日报》,1998年4月25日。
103.《自成一家詹剑峰》,载《长江日报》,1998年5月9日。
获奖
2004年,论文获湖北省社科联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奖。
2006年,被评为2005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先进社团工作者。
2007年,论文获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奖。
2007年,著作获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07年,被评为2007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界先进社团工作者。
2009年,系列论文获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10年,获得2008—2009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优秀个人奖。
2010年,编辑图书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2011年,论文获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11年,论文获第十七届闽浙赣鄂四省出版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12年,获2010—2011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奖。
2013年,编辑图书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2013年,合著著作获中国大学版协中南地区2011—2012年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2013年,编辑图书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2014年,获2012—2013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社团工作先进个人奖。
2015年,著作获武汉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7年,编辑图书“湖北省2016年度十佳图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