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朝的文字狱没有后来的清朝和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严重?

如题所述

还算是比较多的。文字狱开始大兴,正是从朱元璋开始的。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做过乞丐、和尚、并参加过农民起义军。
所以他对文字特别敏感,疑心非常重。对贼、寇、秃之类的字眼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总怀疑别人在骂他,进而杀人。

不过朱元璋的文字狱与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不同。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更多的是倾向于族与族之间的文字狱,而朱元璋倾向于个人的文字狱。

举例如下:
最著名的当属徐一夔祝贺朱元璋即位的贺表。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元璋大怒:“‘光’意思是没有头发,‘生’与‘僧’同音,意思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音近,意思是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杀了徐一夔。

其他案例: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
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作《万寿表》中有“寿域千秋”,斩。(《朝野异闻录》)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被视为“帝非”,斩。
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斩。
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3
文字狱好象汉隋唐宋都没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