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和田玉籽料肉质好

如题所述

油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就是国人心目中完美的玉石形象。

油如脂

收藏和田玉,第一要素就是看它油不油。

 “油如脂”的和田玉,看起来就像一块油疙瘩,当然不是人为抹的油,而是它自然散发的光泽,不刺眼,也不暗淡,而是如油一样光洁、温润。

好的油性不是抛光打磨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油性极好的和田玉,不管是籽料还是山料,出来的成品的感觉会是不一样的。

润如酥

润这个标准有点抽象,简单说就是玉性的好坏。

什么是玉性呢?

比如有些俄料,油性,细度,白度都挺不错的,但看起来还有有点不舒服。就是因为它的润度差,看起来闷闷的。

这种闷闷的感觉,就是缺少一份润度、灵性。

再比如罗甸玉,罗甸玉颜色更白,结构更细。

但看起来就像是一块石头,即使它的透闪石含量达到了很高,也不会有玉的感觉。

这就是润性的缺失。

润通俗的解释,就是在透与不透的一种临界点。

青海料太透,润性过犹不及,欠缺和田玉的美感。

俄料太闷,缺少了一份润性,同样看起来少了一点什么。

润性也就像小孩子的皮肤,感觉吹弹可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玉的质感,玉的美度。

在透与不透之间达到一种微妙平衡。

细如绸

什么是好的细度,完全无结构吗?

无结构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无结构的料少之又少。

一些有色玉种里倒是多一些,在白玉里,能达到无结构标准的是极少的。

白玉中,另一种好的细度表现,是内部呈现均匀的结构。

无结构的料油性不一定好,玉质也不是特别好。

但结构均匀的细度,就会产生好的油性。

就像绸缎抚摸起来,就会非常顺滑的感觉一样。

如果交织的特别细的话,你就看不出它的结构了。

细度好的和田玉,摸上去有一种能把它融化的感觉。

细度好的料子,打磨出来都会有强烈的玉质感,带着既柔和又强烈的光泽,能更好的表现出玉性美。

尤其在如今,很多玩家非常在意结构的大小。

其实无结构不见得一定会好,有结构也不一定会差。

白如肪

和田玉中有种“白如截肪”的说法。

肪,就是动物的凝脂,即板块状的脂肪,可以被称为肪。

“白如截肪”即玉色及质地如同割开的脂肪。

和田玉最好的白,是那种精光内蕴,若含若露,白色温和。

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整体的浑厚自然的质感。

说起和田玉的白,很多玩家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一级白,高白,脂白等等。

而在新疆的采玉人对白也有自己的认识。

比如他们只认白里微微闪黄的白玉才是羊脂,闪灰的次之。白里闪黄的感觉,和刚宰杀的肥羊开膛后看到的羊板油一样的感觉。

真正好的白是一种暖白,透着一种温和,而不是那种白如纸一样的白。

现在有些玩家喜欢用烟标来对比白度,其实这也有不可取之处。

要知道自然中的白,与人工合成的白,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例如在新疆有种用纯棉花织的布叫正白,但那种正白其实也并不怎么白,这就是大自然所产生的色差。

如果用工业上所产生的白,与大自然的白做对比,后者永远跟不上前者,但后者永远比前者看着舒服。

所以,真正的白,并不是跟刚刷过的墙,跟漂白过的纸一样,它一定要是温和的白,甚至不怎么白,但一定是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糯如糕

糯性是一个很多人不太熟悉的标准。

糯如糕,像年糕!

一块料子如果足够浑厚时,它看起来就如同年糕一般,有油润的光泽,同时也能感觉到它的浑厚度,自然又舒服。

糯,其实就是料子的浑厚!也可以说是料子的“粘稠度”好,料子细而稠!

在同等白细下,糯性的优劣也决定了,玉料玉质感的高低。

糯性越强,往往玉质感就越好。

糯性差,往往会缺少和田玉应有的内蕴之感!

“凝如脂,润如肤,细如绸,白如肪,糯如膏”,满足了这些指标,就是极具收藏价值,品级极高的和田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5
一般的江湖语言,讲和田玉的肉质,就是指透明部分。

要是看非新疆产的,能做出和田玉证书的玉种,人们会看到它们的玉质越致密,感觉越透明。

而新疆和田玉,则截然相反,即使是最致密的新疆和田玉,它的透明度,也不会很高。

这是因为新疆和田玉是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这种交织结构,必然会导致新疆和田玉透明度低。

而其他的玉种,不具备这种交织结构,只是简单的集合。所以,透明度上要远高于新疆和田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