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讲一下红楼梦里面林黛玉他们做的那些灯谜啊

暖香坞创制春灯谜,他们制的那些灯谜都怎么理解啊,谁给我说说。
我很愚蠢,大家可以说详细点啊……
什么在止于至善啊,啥的

【灯谜谶语鉴赏】 贾环谜语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小姐、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妃还批评贾环这首谜语不通,根本没猜,贾环十分难堪。据贾环说,他这首谜语的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房脊上的兽头。贾环是宝玉的同父异母弟弟,赵姨娘的亲生子。因为是庶出,在家中地位不高;加上他形象猥琐,心术不正,行为顽劣,一向被人鄙视。这首谜语正好表现了这位三少爷的草包本色。它首先是语言粗鄙,什么大哥、二哥之类,完全是市井无赖的口吻,毫无读书人的文雅气;二是生拉硬扯,床上的枕头和房上的兽头硬把它们排成兄弟,毫无道理,三是语言不伦不类,有角八个,够多了,他却说只八个,果然不通得很。贾环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作者,通过这首谜语又让他出了一次丑。 贾母谜语 猴子身轻站树梢。 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又透出一股悲凉的气息,看下面诸谜语便知。这是贾母带头作的谜语,谜底是荔枝。这首谜语不难猜,也不高明。因为是老祖宗作的,贾政便故意乱猜别的,让贾母罚他,逗贾母高兴。这种尽孝的方式,只令人觉得做作。猴子身轻站树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的树倒猢狲散那句俗话。此时此刻,贾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猴子们还都在树梢上无忧无虑地嘻闹,丝毫没有“树倒”的危机感。作者用这句谜语又作了一次讽刺性的暗示。 贾政谜语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着:是砚台。 这首谜语和贾政的身分相称。他从封建阶级的标准说,还算有德,同乃兄大恶棍贾赦作风不同,不嫖不赌,恪守忠孝之道,俨然是位道学先生,这就是身自端方。在维护封建阶级利益和贵族家庭传统上,他是死硬派,对宝玉的叛逆行为深恶痛绝,把宝玉打得死去活来,够得上体自坚硬了。他虽然并无才学,还硬撑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仿佛和笔、砚结下了多么深的情缘,有些令人作呕。这样一个封建家长作这样一首一本正经的谜语,即使人觉得正常,同时又觉出一些讽刺意味。同时,一个“砚”暗示了灵验之“验”。后文贾政从灯谜中觉得不祥,此处暗示贾政之语正确。 元春谜语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贾政奉贾母之命一个个猜去,第一个就是元纪这首谜语。他猜:这是爆竹吗,宝玉答:是。妖魔当象征贾家的政敌。当贾家家运兴旺、势力煊赫的时候;谁不惧怕他家,特别是元春当了娘娘,贾家成了“皇亲国戚”。秦氏出丧、元纪省亲之类的盛大举动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之时,上自王公贵族,下迄市井小民,然而否极泰来,烈火烹油的盛举之后,接着就是烟消火灭之时,元春的谜语成了她的家族命运的极恰切的谶语。 迎春谜语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算盘,谜面的语言句句双关。 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探春谜语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猜是风筝,探春笑答:是。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面着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 惜春谜语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身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猜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答:是。海灯是点在寺庙里佛像前的长明灯,隐喻惜春出家为尼。 对惜春将来出家为尼,作者充满悲悯、同情。出家修行,可以成佛作祖,永生不死,这不是绝大的好事,可是从古至今有几个人真正相信,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精神安慰而已。“性中自有大光明”是带有苦涩味道的解嘲的话;听佛经、沉墨海等句才见作者的真情。试看前面判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写得多么惨淡凄凉。 黛玉谜语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首谜语的谜底是更香。更香用于计时,即在香上标出刻度,以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通行的《红楼梦》(程乙本)以这首谜语属黛玉。脂本系统中,有的(庚辰本)属宝钗,有的(甲辰本)属黛玉。这就形成一件小公案。如把这些诗句理解成日后宝钗寡居的苦况,也无不可,但从焦首、煎心等句看,似乎更像黛玉的口吻。琴边衾里两无缘,也不像说宝钗,因为她就竟还是同宝玉结了婚,不能说一点夫妻的缘分没有。在无更确凿的根据证明定属宝钗的情况下,暂认定属黛玉。句句说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说人。琴边衾里两无缘,是说黛玉和宝玉没有夫妻恩爱的情份,白白地恋爱一场。晓筹不用鸡人报,似乎有写黛玉忧思不眠之意。第七十六回写湘云去潇湘馆过夜,湘、黛二人同时失眠,黛玉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黛玉多病、多愁、多泪,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点。最后两句是同情怜惜的话:要珍惜青春的时光,周围生活中的风雨阴晴、是非纠葛任它去,不要挂在心上。这类诗,说谜语是很巧的谜语,丢开谜底去欣赏,就是很有味道的诗。 宝玉谜语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谜底是镜子。 有的早期《石头记》抄本上没有这首谜语,而且又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的《挂枝儿》中,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后人增补的。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宝钗谜语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分离去,恩爱夫妻不到冬。 谜底是竹夫人。这是一种用竹蔑编成的夏季抱着取凉的器具。 这首谜语也不见于某些脂本,故有人认为不是出自曹雪芹笔下,为后人所增补。谜底无深意,但谜面的字句从当时人看来都是十分不吉利,特别从一个年青的女孩子口里说出来,更其如此。谜语显然是预言宝钗同宝玉的婚姻生活很短暂,不能白头偕老。所以贾政看后,心内自付:此物倒还有限,只是小小年纪,作此等言语,更觉不祥。看来皆非福寿之辈。接着就烦闷悲戚,劝了贾母一阵酒,就退出去了。 有的研究者认为,以宝钗大家闺秀的身分和平日种持守礼的态度不可能去写恩爱夫妻这类的话,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由此可见,这首谜语为后人增补无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1
这是我自己打的字:
“观音未有世家传”:观世音没有子孙传代。世家,本【史记】传记一体,记世袭封国诸侯事迹。
湘云误猜:在止于至善。意谓臻于最完美的境地。语出大学。湘云以“至善”去扣观音是可以的,但“止”字去扣“未有世家传”,太泛。所以就有宝钗的话。
谜底:虽善无征:【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 征:验证,考稽。解谜时用“征”另一含义:“纳征”的“征”,成婚之意。句意:观音虽善,无成婚事,故无后代。

暖香坞创制春灯谜【参考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说明]
暖香坞中所制的灯谜,包括薛宝琴的《怀古绝句十首》在内,小说中都没有交代谜底。看来,作者有所寄托,也只在诗句本身。
其一(薛宝钗)
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注释]
1.“镂檀”二句——这是说谜底之物像一座玲珑的宝塔,层层叠叠,但它并不是工匠用砖石垒砌起来的,而是天然生长的,看上去彷佛是檀、梓一类木雕。镌,凿,刻。
2.“虽是”二句——佛寺或宝塔檐角上悬有铜铃,被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现在说风雨过时它是不会响的。凡有关佛教的事物多称“梵”。
其二(贾宝玉)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注释]
1.“天上”句——说天上地下,相距遥远。
2.琅玕——竹的代称。琅玕,本是青色的玉石,借以喻竹。
3.“鸾音”句——当仙界传来音讯时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指人的死去,亦即所谓仙逝。鸾、鹤,古代传说为仙禽,乘鸾鹤表示登仙。凝睇,凝目注视。
4.唏嘘——叹息的声音。上苍——青天。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注释]
1.騄駬——亦作“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
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
3.“鳌背”句——俗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大海龟)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
[鉴赏]
宝钗的谜,前两句的寓意也许是说她为人处处精细,层层设谋,但能八面玲珑,不留痕迹;后两句当是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死别后,于风雨之中闻铃悲感事,来说她与宝玉生离的。但小说中宝玉是主动弃宝钗出家,并无留恋之意,故反原意而用。又前宝钗“更香谜”(程高本之黛玉谜)中以“ 风雨”象征人事变迁,则贾府经变故后,宝钗仍未闻“梵铃声”,或兼讽其终未醒悟“名利犹虚”(梵语所谓“色即是空”)的道理。这与后半部佚稿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宝玉“已不可箴”的情节也是符合的。
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首句就用的是南唐李煜《浪淘沙》词“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中的词语和意思,都是说男女死别。黛玉号“潇湘妃子”,所以借“琅玕节”来点她。二十六回写潇湘馆“凤尾(竹叶)森森,龙吟(风吹竹声)细细”,但到后半部却景物全非,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评引佚稿中文字),一片荒凉,这也许就是“琅玕节过”的含义,所以后来宝玉要“对境悼颦儿”(七十九回脂评提到的佚稿中情节)。黛玉之死,佚稿中回目叫“证前缘”,所以借鸾鹊迎归仙境为说。宝玉痛悼黛玉,据脂评说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儿诔》那样大段文字,我们深以不能读到他“唏嘘答上苍”之词为憾。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奔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又忠于其主,啸风踏云悉听指挥,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思想不受儒家礼教束缚,但对宝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声名独占鳌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渺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灯谜的寓意未必尽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但它有寓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第2个回答  2010-09-01
其一宝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第五十回结尾宝钗所作诗迷。镂、檀都是雕刻之意,锲、梓皆是贵重木材之名,佛塔上悬挂的铃铛称之为梵铃。
这首诗的谜底有人猜是纸鸢,有人猜是松球。我以为具体的谜底到不是很重要,意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寓意。宝钗为人精细玲珑,不着痕迹,诗亦同人,这首诗也和她的为人一样,让人琢磨不透。而曹雪芹写书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手法,书中处处有暗喻。小猫愚见以为是暗示宝玉出家,宝钗凄凉寂寞的婚后生活,因为诗中有提到梵铃,梵铃是佛教之物。
其二宝玉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堤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天上人间”表明了阴阳相隔,鸾、鹤又是在天上传递信息的鸟儿,“鸾音鹤信”本是死亡的婉辞,明显此诗是哀悼黛玉。第一句便已表明了,琅玕本意是青色的玉石,此处指的是竹林,黛玉雅号“潇湘妃子”,当竹子过了生长的最佳时节便需要小心提防了,提防什么呢?提防死亡。这首诗的谜底有人猜是“纸鸢之带风筝者”,又有人猜是风筝琴。
其三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騄駬是周穆王的“八骏”之一,鳌背三山是指神话传说中的瀛洲、方丈、蓬莱三座仙山,因独占鳌头”。此诗迷为黛玉所作,有人猜谜底为走马灯。其理解猜测也是不一而足。关于千里马,一说周穆王曾驾八骏见西王母,暗喻黛玉先逝于宝玉;二说黛玉暗示宝玉其后会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三说黛玉才华横溢,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而三座仙山本是神仙住地,黛玉为绛珠仙子转世,在人间没有立足之地,唯有三神山才是她的最终归宿。
第3个回答  2010-09-01
“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谜底是“虽善无征”。
世家是史记中写帝王的体例,如“陈涉世家”,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尽管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很善良,但是却没有人给她写传记,谜底的意思是“尽管慈善却没有考证”,因此打这一句。“在止于至善”只想到了观音的善,却没考虑“世家传”三个字的意义,所以薛宝钗才会提醒。

“一池青草草何名”,谜底是“蒲芦也”
这个就是谜面问了一个问题,谜底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还是四书中的一句。

“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谜底“山涛”
山涛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字巨源,这里谜面暗点山、涛二字

“萤”,打一字,谜底是“花”
古人认为“腐草为萤”,花字拆开是“草化”二字,因此下文才说“萤可不是草化的”

史湘云《点绛唇》,谜底“猴戏”
这个文中已经有解释了,后事终难继是因为耍猴的都会把猴子尾巴剁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