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厌学行为有哪些

如题所述

高中生厌学行为分析及矫正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失调性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满意,课堂上不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以不完成作业等方式逃避学习任务,若有不良诱因,可能导致旷课和逃学。厌学这种行为是学生表现在学习活动上的主要问题行为。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厌学现象
学生A,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不做笔记,课后作业马虎应付,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成绩不断下滑,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严重时还有逃学行为。

学生B,上课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运动,作业常不能完成,极少预习、复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学生C,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上网之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
学生D,成绩一般,但过度的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有时还神经过敏、烦躁不安、过度焦虑,成绩急剧下降。……
分析上面列举的厌学现象,我们不难总结出其基本特征为:
1、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一是曾经努力过,但学而无成,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一是不愿学,学习上出现脱节,随着学科知识的深入,开始掉队。如学生A便是如此。

2、缺乏学习动力

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随意性强,兴趣转移,志向不定。严重缺乏自制力。学生B便是典型的例子。

3、心智活动能力差

在上课听讲时注意力分散,课后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听课不专心,作业完成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学科知识难以系统化,今天学,明天忘,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学习成绩提高困难,慢慢地对学习开始失去兴趣,学生A的表现便是如此。

4、寻求注意与地位。

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成绩较差,自尊心受挫,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承认,为了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自我形象,常以厌学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常千方百计地通过一些"出风头"的方式吸引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满足其虚荣心,维护其"自尊心"。如学生C。
5、连遭挫折,经常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心理上沉默和烦躁,从而厌学。如学生D。

二、造成厌学行为的原因

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存在的原因。因此要想对症下药,使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必须作具体的分析。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中学科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学生难以适应。

有些学生刚升入高中,独立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再加上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制约,难以适应高中学习。随着功课的增多,学科内容与初中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变化,有些学生还是以初中时的学习模式来应付高中的学习便深感吃力,学习开始跟不上去。如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对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思维模式、学习习惯未能及时转变,虽在数学上花了不少时间,成绩一直未见提高,便产生了“我不是学数学的料”的想法,开始对数学失去信心,并发展到一上数学课便害怕的程度。

2、教师不科学的机械的授课方法。

“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特别是机械性的练习多,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少,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差,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学科知识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难以应付的大量作业。作业过多,容易使学生预习、复习的时间减少,新课不能得到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而且每个学科由于升学压力而对学生要求都非常高,造成学生不堪重负,身心疲惫,日子一长,便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4、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粗暴,学生成绩不佳,家长不是安慰、关心、引导,而是责骂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压抑;特别是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父母往往把家庭矛盾转嫁到学生头上,造成学生心理上负担过重,难以将精神集中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5、学生自身对学习失去动力

学生厌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模糊,缺乏恒心,缺乏毅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如有些学生沉迷于上网,觉得课堂教学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兴趣发生转移,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而把大量时间放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上,完全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行为。

三、对学生厌学行为的矫正

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厌学情绪或行为,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性,否则,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难以形成。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关心爱护学生。高中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时期,学生个性逐渐形成,每个学生都有获取成功的潜能和渴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兴趣、特长,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使这些学生有机会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形成乐观向上的情绪。教师要为学生确立通过适当努力就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并督促帮助他们尽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成功了,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失败了,要引导他们正确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努力程度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当,要避免把失败归罪于自己的能力或者智力水平低下。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公正的鼓励和表扬。还要有意识地多和他们接触和谈心,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关怀,不断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情谊。
其次,培养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精力充沛,易兴奋,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将旺盛精力投放到学习上去。对于基础薄弱,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应与任课老师配合,具体分析情况,热情鼓励他们,加强对他们薄弱环节的辅导。指导其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当学生有所进步或获得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走出困境,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走上一条通向成功的坦途。

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在焉,虽学无成。”可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有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从而克服在学习上的不动脑筋、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学风,扎实打好基础,从而在学习上能取得更大进步。
另外,还要提高教学艺术。教师要潜心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方法、工具等,实现课堂教学的“精讲精练”,把40分钟课堂变成“快乐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注意与学生家庭进行沟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转化,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有了厌学的情绪或行为,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其在家的具体情况,并通过细致入微的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家长取得在问题上的共识。通过分析情况,制订可行性较强的转化计划,要求家长在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辅导,使双方努力能形成合力,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体制和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健康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高素质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9
高中生厌学的原因:
(一)客观的外在影响源。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
2、家长期望值太高。
3、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5、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
6、单亲及后双亲家庭对子女的伤害。
7、电视中不良内容的影响。
8、学生消极同伴群体的影响。


(二)主观的内在影响源。
1、学生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
2、基础太差,难以适应。相当部份的学生由此而厌学。
3、学习目的功利化或不明确。
4、学习过程中方法不当。
5、消极的情绪体验。
6、抗挫能力低下。
高中生厌学的表现:
第一,字迹潦草。
第二,不求甚解。
第三,学习不积极。
厌学的干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点,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1、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爱“学困生”,让学生愿学。
2、倡导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学。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多变的情景,让学生会学习。
(二)加大理想前途教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与家长配合营造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厌学干预合力;
(四)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解决青春期厌学的方法 孩子厌学表现有哪些

第3个回答  2020-12-09

高中生厌学,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普通高中大量存在,在重点高中也不是个别现象。在我看来,高中生出现谈恋爱,迷恋游戏、网瘾、迷恋篮球(注意不是喜欢,是迷恋)等等行为,都是厌学的表现,而产生厌学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学习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导致的。至于厌学的行为有以下一些:1、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用,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轻度厌学,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抵触。2、中度厌学:将思想上的抵触,付诸行动,出现上课不听讲,经常出现迟到甚至网课等违纪现象,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不再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了。3、高度厌学:有思想和行动,发展到了心里问题,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心理上对老师和同学,这类学生往往会休学或者退学。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会对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更关键的是,厌学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会一步步的升级,最后发展到高度厌学的程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28
第一,上课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
第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
第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自由自在。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因此,经常用吸烟、玩电子游戏、上网、谈恋爱、幻想来自我麻醉。
孩子厌学是常见的学生问题,也是相对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孩子厌学一般都是孩子成绩差或者在学校受到某种刺激才会厌学不去学校的,大多都是孩子的心态出了问题,钻了牛角尖。只要能把孩子这个心态消除了,基本厌学问题也就解决了。在这方面的教育,晨枫教育还是比较受到认可的。孩子在厌学教育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厌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消除厌学情绪,也避免了孩子和家长的直接冲突,亲子关系破裂,一定要为孩子选一个正规的厌学送教育学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