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问题?

肝功九项检查:白蛋白40.1,球蛋白36.9,白球比1.1?球蛋白高,白球比低怎么回事?其它指标正常,彩超无异常。乙肝五项正常,血常规,尿常规正常。给个意见吧,现在心理太紧张,上网一查能把人吓死。
37 男的,没什么症状,单位体检时发现的,血脂有点高2点几。

平时在化验室经常很多想你说的这样情况的化验单!其实问题不大!
白蛋白40.1,球蛋白36.9,白球比1.1
虽然理论上说血清白蛋白/球蛋白 A/G比值小于1,见于肝硬化。
这里我要给你说一点:这项检查受很多方面的制约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否则单独的声高或降低没什么特异性。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人体的蛋白质还是以白蛋白为主的,球蛋白成分有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抗体,是能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的保护性作用的。所以当你感冒发烧等方面的感染就会导致抗体的产生也就是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同时球蛋白也会增高/
在仔细给你说就是各种感染和炎症都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就会出现球蛋白高,白球比低这样的情况,所以没什么可怕的!不相信1月后在复查 ,估计会减少的!
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03
纵观世上千家万户,一生一世,哪家不得病,哪家不求医,求医就有正和误之分,特别是当今处于“医疗仪器检测成风”、“抗生素乱用”“点滴不离身”和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有时仪器检测代替了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着科学仪器检测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对人体细胞观察的细微深入由放大几十倍发展到几百倍乃至上万倍,病名也就越出越多。由以前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到白血病、支原体感染,竟发展到今天脑血管粗、细,缺氧、硬化及各种器官的肥大、痉挛、骨刺等,按照那些指标几乎人人都被病症困扰,只要查出就得终生服药,在各种“精密仪器”面前,简直是“人无完人”,很难找到一个固定标准。其实以中医宏观辨证施治理论看,这里面有许多都是表面现象,都是误导。并不代表人体真正本质,可以说都是医盲造成的,因为人是活的,仪器是死的。用死的仪器去测有生命的人体,恐有瞬息万变之误。这就是中医宏观调控理论和西方微观观察理论的差别。这也是中医学和西方医学,东方和西方思维和立足点不同的区别。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千年的中华大地蕴育了丰富独特的中医文化体系,它从宏观角度出发辨证施治,五行学说、整体观念是它医治的精髓,所以在治疗中,把讲气血运行,讲经络学,讲人体与自然界和季节相呼应放在第一位。认为仪器,实验室和人肉眼观察不到的东西在人体不一定不存在,而看到、测试到、化验到的东西又不一定反映事物本质,每个人体器官、细胞都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它包含生长、变化、衰败和瞬息万变的因素存在,那些所谓什么“骨刺、肥大、狭窄、萎缩”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用生命哲学的观点,唯物辩证观点看待人体。那种把身体看成机器,单纯查这查那,认为缺东少西,“肥大狭窄”而看不到整体失调对它影响的观念,都是没出路的。不要小看这宏观和微观的正确与否,有时生和死,就在左右分秒之间。其实疾病对于人们并不可怕,也不陌生,也是各家各户必有的现象,关键怕不懂医。
我们常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如今用化肥和农药种出的粮食更不屑说)。所以说,谁一生不得病,谁一生没咳嗽过,没口干、尿频过,谁又没头眩、心慌过。至于感冒发烧,头疼更是常有的事,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病,人一生都容易遇到,弄清道理,对症下药。或自身调理,自然云消雾散。对此古人曾讲,“人生一小天地,病之轻者,如日月之食,不转瞬,自必回和,断不可轻易服药。恐益乎于此,则损乎彼也”(《笔花医镜》)。关键就是不能误导,不能把一时出现的身体变化当做器官损坏,血管变细……来看,更不能没事去查这查那,非要查出点病来吃点药。那样下去连飞行员都很难达到标准。
所以我们总结说,为什么病症这么多,错误理论的误导是目前造成各种病症增加、复杂化和乱用药的潜在因素。特别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一旦有病,有的就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东奔西撞,没有主心骨,各处盲目求医,造成了不应有的病残和死亡。不就是不懂医理吗?丢弃了中医辨证施治法则。有些不是命短,也不是治晚了,大部分是乱治,误诊而成。前面的例子是这样,世上还有许多误导的例子,更是发人深省,这里有下至不满月的婴儿,有四五岁满地跑的娃娃,上至中年及饱经苍桑的老人,他们没有死伤在战争的炮火中,没有死伤在自然灾害的袭击中,而却死伤在医误中。对待身体,糊涂的很,任人摆布。
第2个回答  2010-09-02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小于1,见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小于1,25,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第3个回答  2010-09-05
年龄?

身体有什么症状吗?

换个大医院复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