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小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2. 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3.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4.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的各学段指定哪些古诗词篇目内容70首有顺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其中1~6年级75篇6年级(75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9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41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42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3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51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2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3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5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5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6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几 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8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73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7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5.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论语部分解释是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人教版的,而且

论语八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知识,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4、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6、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6. 小学语文文言文大全 简单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搞晚风三四调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译文: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敞亮的月色下面 ②注释 ax横野:辽阔的莽苍 bx笛搞:吹笛 cx卧月明:睡在月色下 dx铺:铺开 ex搞:逗搞 fx饱饭:吃饱了饭 gx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hx卧月明:躺着不雅看敞亮的玉轮 ③牧童改写成短文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的吹着小草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侧耳倾听晚风中美妙的牧笛声 早上日头露出另一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自在,没有任何烦末路直至玩累了,就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着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以及以及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43x《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译文: 两个小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稀罕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以及棹 哦,怪不患上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本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哄骗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②注释: ax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bx棹:船桨 cx怪生:怪不患上 dx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ex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③舟过安仁(改写)---短文 在湖南省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安仁县 春天来了,一个太阳光亮媚的日子,宋代诗人杨万里搭船去那里嬉戏来到安仁,杨万里顿时喜欢上这个了地方,这搭万物复苏,鸟语花喷鼻,湖光山色,美呀! 在这迷人的景色里,杨万里听见小孩的欢声笑语,不禁向四周观望,发明在不远的河面上的一叶渔船上,坐着两个很可爱的小孩,一个穿红肚兜,机灵鬼怪;另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孩,穿着短衣短裤,在撑着船儿逐步地前进过了一下子,船儿徐徐地停了下来,大一点的小孩收起竹篙,又停了船浆,船不动了杨万里觉患上很稀罕,心想:他们在干吗呢?这时候,他发明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可是天气晴空,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发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患上其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做啥子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哄骗风力呢,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杨万里这时候才名顿开,叹道:这两个小孩真聪明呀 44x清平乐(yuè)·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wú)赖, 溪头卧剥莲蓬 ①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伉俪亲热地坐在一路用吴地方言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制鸡笼;最有趣儿的是三儿子调皮可爱,躺卧在草地上剥莲蓬吃 ②注释: ax翁媪(ǎo):老翁、老妇 bx亡(wú)赖:指顽皮、淘气是爱称,并无贬意 cx清平乐:词牌名,"乐"读 yuè(多音字) dx相媚好:这搭指互相逗趣、作乐 ex茅檐:茅草搭的房子 fx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gx吴音:吴地的方言这搭泛指南方方言 hx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ix恶棍:音同"恶棍",这搭指顽皮、可爱 ③清平乐x村居 改造成短文 (故事) 午后,我怀下落拓的心情逐步地随便走走,无意间瞥见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升沉的连绵的山,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味茅屋旁有一条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都能看患上清清晰楚;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显患上波光粼粼一阵子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美丽动人的荷花,有的完全怒放;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 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奼女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患上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烘托下,更显患上碧清可爱 茅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伉俪,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从他们红通通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路,用吴地的方言一路亲热的扳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嘴哩! 老伉俪的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豆地里辛勤地锄草,干患上多么卖力呀!而二儿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肠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年的小儿子呢,干不了啥子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呆呆地站在哪儿,久久不愿离去… 45x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x=搁浅之处 梁国 x 杨氏子x九岁,甚 x 聪惠孔君平 x 诣 x 其父,父 x 不在,乃 x 呼儿出为 x 设果,果 x 有杨梅孔 x 指以示儿 x 曰:"此 x 是君家果" 儿 x 应声答曰:"未闻 x 孔雀 x 是夫子 x 家禽" ①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参见他的父亲,刚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顿时。

7. 小学语文必须掌握哪些语文知识汇总

字、词、句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句子 语句及句子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小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内容,例如句型转换、修改病句、造句、口语练习等等,但是白变不离其中,只要把句子的基本概念牢牢掌握,至于各种题型只要经常练习就可以很容易消化了!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阅读理解 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读题百遍,其意自现”,话说如此,但是如果真的落实到现实中,尤其是小学生的头上,那么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1、如何对待阅读中的生词(即不懂的词) 对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或许会有帮助: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解释,即找同义词。

有时下文会对一个词做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这就需要细心去观察。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

另外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那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基本上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了。 (3)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竟相比较,也许更能准的猜出词义。

(4)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5)或者利用文中所附的插图等直观线索猜测词义。

2、找出文章中隐含意思 文章中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而大多是含蓄的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文章的主要意思。

所以阅读文学作品经常需要推理。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理,有时整个文章的含义需要推理。

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推理: (1)结合作者的想法、观点及其要说的目的进行推理。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3) 仔细体会一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 *** 彩。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5)得出推理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6)充分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件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

3、如何找出文章中心思想 为了便于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中你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是否表明了有关社会生活的重要东西?它是否在告诉你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2)文章是否有大家都明白的真理?这个真理也许就是中心思想哦! (3)你同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吗?同意或者不同意之中就有可能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4、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读问题及选项,仔细品味问题的所指及选项之间意思的差别,切勿草率处之。

(2)做一篇文章后,应综合看一下你的选择,因为它们也许是紧密相关的。 (3)实在选不出来的时候,可以重点选择与所提问的内容相关性强的选择项作为正确答案。

(4)另外一些常识也可以帮助一些选择项。 (5)文后的几个问题经常是对整篇文章推理过程的几方面的概括,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对照检验自己的阅读从而对文章的推理过程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