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快乐学习语文

如题所述

  培养中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方法:
  一、快乐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重要性

  快乐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快乐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课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快乐教学与教育孩子刻苦勤奋学习并不矛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克服困难更需要孩子们情绪饱满、精神振奋、乐观进取,这正是快乐教学才能达到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
  实施快乐教学是完全必要的,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道出了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道理,在快乐的心情下,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展开,追求真知的毅力得以萌发,记忆力也就增强,最感兴趣的事是“不思量,自难忘”的。
  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了兴趣,就会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断追求新知,并表现出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乐学、爱学,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快乐学习中以真情调动学生激情
  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心灵的艺术,教师必须做到“寓理于情”,必须具有深厚而真挚的情意,并将这种情意渗透于教学中的语言、眼神、手势、体态上,才能避免枯燥单调的说势,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我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上课前,我考虑到这个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无新意,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听过这个故事,于是、我先带着孩子们回忆自己在过年时的快乐时光──吃年夜饭、收到压岁钱、穿新衣、放鞭炮。孩子们说得兴高采烈,接着,我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在一个大年夜,却有一个本该和你们一样享受幸福时光的小女孩却冻死、饿死在街头,这是为什么?”全体同学通过我情真意切的讲述,不仅听到,而且能感受到教师对小女孩由衷地同情,对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从而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无比幸福的真实情感,我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激情范读,学生们屏息静听,当读到“父亲”爬铁道买橘子时,学生无不动容,不少学生热泪盈眶……在讲《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的激情朗读使学生听得入了神,连下课铃声都未曾听见,直到我要下课学生才恍然,并纷纷要求读完再下课……总之,激情演绎使学生受到感染,让他们感到文章巨大的震撼力,享受被感动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是演员,动作、面部表情、语气语调都要丰富并富于变化,这样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在快乐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我在讲“万里长城”时,既叙述了它雄伟壮观、连绵万里的磅礴气势,又论述了它抵御外族侵略,维护了中原安定的重大意义,同时又佐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说明修筑这一伟大工程的艰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对修整万里长城的功过便深刻印于脑海中。
  四、在快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自主学习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信心,才可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追求、探究。尤其是小学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给他们树立 “我能行”的信心,就会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1、平等对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根据儿童的心理的特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尝到“跳一下就能摘到苹果”乐趣。我在教学时,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通过回答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体味参与的快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如,我在教学《倔犟的小红军》时,设计了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较难的——“你从小红军的外貌看出了什么?”更难的——“从小红军的外貌,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你的理由。”这样一来,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都能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一堂课的课前导入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场白”能产生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几乎天天同太阳见面。那么,谁来说说太阳到底有多大?”(学生答:像圆盘那么大、和月亮一样大……)我接着问:“我们到太阳上去,如果坐飞机,多长时间能到达?”(学生答:一小时、一天、一个月……)这时候,我恰到好处地激趣:“同学们,看来我们对太阳了解的太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你一定会从中了解许多有关太阳的知识”。这样巧妙地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其特点是整体的、直觉的,可以从多角度加以诠释。在教学中,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中心的理解,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例如《麻雀》这篇课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 时提出:“‘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此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此时的教师,应该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学生的快乐学习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