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历史背景

汉代历史背景
有整个的汉化背景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西汉建立(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战争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到处出现割据势力,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项梁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
  刘邦听从谋士的安排,于公元前207年12月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据秦都咸阳。刘邦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因自己的实力不及项羽,退军霸上。此后项羽渐握大权,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立楚怀王为义帝,封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该年中国有18个诸侯,1个义帝。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并不占据优势。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虽然无法与项羽相比,但刘邦善于使用人才,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刘邦赢了项羽,而项羽拒绝了属下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建议之后,他在乌江边自尽,为楚汉战争画上了句号。刘邦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
  休养生息(前202年-前141年)
  与民休息也就是我们历史上常说的“修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开始,历经几代皇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无为而治汉高祖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时为前195年。
  吕后专权汉高祖死后,政权渐渐被高祖皇后吕太后所掌握,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这种局面一直到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告消灭。
  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高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
  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大汉盛世(前141年-前48年)
  对外战争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再次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
  刘彻死后,刘弗陵、刘病己继承遗志,他们在任时,汉国的经济最繁荣,政治最稳固,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疆域最辽阔,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
  衰败灭亡(前48年-公元9年)
  衰于元成
  宣帝于43岁时病死,太子汉元帝即位。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汉成帝沉迷于温柔乡。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败于哀平
  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氏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汉哀帝不事政纲,让汉朝逐渐衰弱。而“断袖之癖”典故中的的宠奴董贤,二十二岁时拜为大司马辅政。
  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亡。

  西汉的“大事年表”http://baike.baidu.com/view/20338.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6
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东汉洛阳城3D复原图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始终说,定正朔为水德,到汉武帝刘彻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汉长安城复原图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它继承和巩固了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西汉共传十四帝,前后经历近210年。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第2个回答  2010-05-16
汉,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汉朝皇帝世系及年号
西汉(公元前 206 -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 -23)和更始帝(公元23 -25 )
庙号 谥号 姓名(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 皇陵
太祖 高皇帝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 前206年~前195年 无 长陵
无 孝惠皇帝 刘盈(前211年-前188年) 前195年~前188年 无 安陵
无 无 刘恭(?-前184年) 前188年~前184年 无 无
无 无 刘弘(?-公元前180年) 前184年~前180年 无 无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前180年~前157年 (文帝创建年号)前元 后元 霸陵
无 孝景皇帝 刘启(前188年—前141年) 前157年~前141年 前元 中元 后元 阳陵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前157年—前87年) 前141年~前87年 建元 元光 元朔 元狩 元鼎 元封 太初 天汉 太始 征和 后元 茂陵
睿宗 孝昭皇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 前87年~前74年 始元 元凤 元平 平陵
无 无 刘贺(前92年-前59年) 前74年7月~前74年8月 无 无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前91年-前49年) 前74年~前48年 本始 地节 元康 神爵 五凤 甘露 黄龙 杜陵
高宗 孝元皇帝 刘?#93;(前75年-公元前33年) 前48年~前33年 初元 永光 建昭 竟宁 渭陵
统宗 孝成皇帝 刘骜(前52年-公元前7年) 前33年~前7年 建始 河平 阳朔 鸿嘉 永始 元延 绥和 延陵
无 孝哀皇帝 刘欣(前25年-公元前1年) 前7年~前1年 建平 太初元将 元寿 义陵
元宗 孝平皇帝 刘衎(前9年-6年) 前1年~6年 元始 康陵
无无王莽(前46年—23年)6年~9年始建国 天凤 地皇无
东汉(公元 25 - 公元 220 )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世祖 光武皇帝 刘秀(前6年—57年) 25年~57年 建武 建武中元 原陵
显宗 孝明皇帝 刘庄(28年-75年) 57年~75年 永平 显节陵
肃宗 孝章皇帝 刘炟(58年-88年) 75年~88年 建初 元和 章和 敬陵
穆宗 孝和皇帝 刘肇(79年—105年) 88年~105年 永元 元兴 慎陵
无 孝殇皇帝 刘隆(105年—106年) 106年1月~106年8月 延平 康陵
恭宗 孝安皇帝 刘祜(94年-125年) 106年~125年 永初 元初 永宁 建光 延光 恭陵
无 无 刘懿(?-125年) 125年3月~125年10月 无 无
敬宗 孝顺皇帝 刘保(115年—144年) 125年~144年 永建 阳嘉 永和 汉安 建康 宪陵
无 孝冲皇帝 刘炳(143年—145年) 144年~145年 永憙 怀陵
无 孝质皇帝 刘缵(138年-146年) 145年~146年 本初 静陵
威宗 孝桓皇帝 刘志(132年—167年) 146年~167年 建和 和平 元嘉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宣陵
无 孝灵皇帝 刘宏(156年—189年) 168年~189年 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文陵
无 弘农怀王 刘辩(176年—190年) 189年4月~189年9月 光熹 昭宁 永汉 弘农怀王墓
无 孝献皇帝 刘协(181年-234年) 189年~220年 中平 初平 兴平 建安 延康 禅陵

参考资料:百科

第3个回答  2010-05-16
你说的是西汉吧
楚汉之际四年多的战乱中,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凋敝。农民大量流亡异乡,卖妻鬻子,城市人口减少,市场混乱。投机商囤积居奇,物价踊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价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天子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来驾车,将相有时只好乘牛车出门。
第4个回答  2010-05-16
刘姓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