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小猪生病

如题所述

养猪疾病防治
猪群是否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关键。作为猪场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放在重要位置。
1.日常预防措施
(1)检疫
检疫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我国制订有相关的检疫法规或条例,它们是动物检疫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
①立足于国内畜群流通的检疫:主要包括产地、集市、运输检疫。
产地检疫:是对畜禽生产地即将出售、收购和运出的畜禽进行检疫。
集市检疫:主要是在农村集市上对农民饲养出售的畜禽进行检疫,一般由市场兽医或乡镇兽医执行。
运输检疫:指畜禽及其产品在起运前必须经过兽医检疫,合格后方能装运。
②进出境检疫:凡从境外引进种畜禽,甚至包括胚胎、****、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以及畜禽产品均需进行检疫。进出境检疫一般由国家有关口岸动物检疫部门执行。
(2)预防接种
指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给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患于未然。在预防接种之前,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了解所在地近期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针对所掌握的情况,拟定预防接种方案,若有疫情存在,则应先安排对特定病的紧急预防,稳定后再安排其他预防接种;
二是要对被接种的猪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要注意其健康状况,因为不同的健康水平,预防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是有差异的,因此,应将猪群健康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是对疫苗要进行逐瓶检查,不能用无瓶签、保存不当及失效的疫苗,疫苗用法、用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四是备齐足够的器械、消毒药品,并做好人员的组织。预防接种后,有的疫苗对猪只可产生局部的或全身的反应,一般讲,这不是一个异常的现象,因为生物制剂对机体来讲,是一个异物,接种后总有一个反应过程,但不应有不良的或剧烈的反应。若有剧烈的反应,则必须查明原因,是疫苗质量有问题还是接种量过大,或是接种技术和途径不当等等。对于免疫效果,其影响因素很多,与疫苗种类、性质以及接种途径、运输保存等有关,也与猪只年龄、体况、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会受到母源抗体等体内原有抗体的影响。因此,在预防接种中均应该加以注意。
(3)药物防治药
物防治在于预防或减少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发生。猪场一般常用药物主要是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和各种磺胺类药(磺胺嚼暖、磺胺甲基咳暖等)。此外硝基吱喃类药(吱喃陛酮、吱喃西林等)以及各种驱虫药(毗喳酮、丙硫苯眯哩、驱虫灵等)。在兽医防治技术上,一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对某些药物敏感,疗效佳(如猪丹毒对青霉素敏感,弓形虫病对磺胺类药敏感),但在总体上考虑群体防治无疑是一个新的途径。在兽医防治治疗上,注意使用抗菌增效剂,它与磺胺类药并用,可增强疗效,与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合用,能起到协同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辛氨咳淀和二甲氧节氨哦睫(又称敌菌净)。药物防治主要针对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的疾病(包括驱虫药),猪场的兽医应该要根据猪场现实检疫和诊断情况,选择药物,使之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4)消毒、杀虫、灭鼠
①消毒: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可分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进行机械性清扫,第二步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机械性清扫是通过清扫、冲洗、洗刷等措施搞好畜舍环境卫生,此方法可使畜舍微生物污染程度大大下降。在清扫和冲洗后再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可提高消毒效果,达到预期消毒目的。当前市面上销售的消毒剂很多,应注意依据不同环境条件和要求进行选用,也可选不同消毒剂交替使用,避免长久使用同一种消毒剂。
②杀虫:首先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
③灭鼠:首先对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对饲料的贮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
(5)健全兽医管理制度这是维护猪群健康的保障。
①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第一,在猪场大门,要设立长于汽车轮1周半的水泥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应有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进入场区应更衣、换鞋后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猪场。
第二,饲养猪只尽量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一批猪转出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空闲1周后方可再进猪。
第三,种猪可不必转移,选用对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带猪喷雾消毒,此时仔猪应注意保暖。
第四,猪舍要通风良好,每天清扫卫生,定期消毒。
②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第一,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
第二,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要在隔离猪舍饲养和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并入生产群。
第三,每天早、晚巡视猪舍,发现异常猪只,应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副检作出明确诊断。
第四,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副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③建立可行的免疫、驱虫制度:
第一,猪场免疫程序和驱虫计划的制定,应符合本场的猪群实际情况,也应考虑社会,尤其是邻近地区疫病流行状况。
第二,免疫前、后应做好免疫监测,确定免疫时机,观察免疫效果。
第三,因地制宜进行药物预防,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第四,严格做好尸体处理,发现死猪,应送剖检室解剖,并及时作出诊断,然后对尸体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
第五,若猪场发生传染病,则应按传染病的性质,采取检疫、隔离、封闭、消毒等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病,减少经济损失。
2.疫病扑灭措施
(1)隔离 当猪群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作出诊断,明确传染病性质,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一旦病性确定,对假定健康猪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隔离开的猪群要专人饲养,用具要专用,人员不要互相串门。根据该种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经一定时间观察不再发病后,再经过消毒后可解除隔离。
(2)封锁 在发生及流行某些危害性大的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封锁应根据该疫病流行情况和流行规律,按“早、快 、严、小”的原则进行。封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
(3)紧急预防和治疗 一旦发生传染病,在查清疫病性质之后,除按传染病控制原则进行诸如检疫、隔离、封锁、消毒等处理外,对疑似病猪及假定健康猪可采用紧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可应用疫苗,也可应用抗血清。
(4)淘汰病畜 淘汰病畜,也是控制和扑灭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http://www.ahnw.gov.cn/ut_star/content1.asp?menu1=zjwd&GUID={0D7664F9-00E0-4C53-AD82-6A6C99F2E6D7}&TempPageNo=1&BeSm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6
猪崽疾病预防的农村养殖技术:
神农网技术提供
一、饲养管理

1.圈舍环境:卫生清洁,干燥无尘,温度适宜18-25摄氏度,密度适中,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2.饲喂:30市斤体重以下的,每天可喂5次,30市斤-60市斤体重的每天喂四次。60市斤-出栏的,每天喂2-3次。日采食量在夏秋季可适量的减少,冬春季可适量的增加。不计算自由采食量。

3.饮水:一定要给予充足并且清洁的饮水。其饮水量是采食量的两倍。

4.消毒:平时消毒夏季每周1-2次,疾病多发季节每天带猪消毒一次。

二、疾病防治

1.仔猪购入时立即注射猪瘟疫苗,其他疫苗可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仔猪购入2个小时后给水,避免引起腹泻,购入四个小时后喂料。

3.仔猪购入第二周驱虫,可在饲料中加入帝诺玢,连喂一周,即可驱除猪只体内外的各种寄生虫。
内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8
定期去兽医那里检查,一旦生病,就要去宠物医院,不能延误,可以吃一些动物保护胶囊
第3个回答  2019-03-01
猪感冒是指以上呼吸道炎症变化为主的急性全身性疾病。无传染性,主要是受寒引起,多发生于气候多变的早春和晚秋。
【临床症状】病猪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皮温不整,鼻镜干燥,体温升高到40℃以上,畏寒战栗,眼红多眵,羞明流泪,舌苔发白,鼻流清涕,咳嗽,呼吸加快,脉搏增数等症状。【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气温骤变时应及时采取防寒措施。
(2)对病猪每天肌肉注射1~2次安乃近注射液,以解热镇痛。为防止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或复方新诺明注射液,一次小猪20毫升,大猪40~50毫升,每天2次,连用2~3天;对排粪迟缓的猪,可投服缓泻剂,如人工盐50~100克,硫酸镁50~80克。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