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论语中是怎么说的

如题所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翻译: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引申: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扩展资料: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反思: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而不是仅仅从片面出发得出偏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掺和别人的正事,哪怕自己觉得掌握了真理,不掺和别人的闲事,哪怕对方表现出很需要你关心的样子,不是当事人,再怎么感同身受,也没有真正一样的的感受。




永远不要再他人面前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也不要不顾及他人感受随便说三道四,就像是不要在个子高的人面前讨论个子高的好处,也不要在体重偏重的人面前谈肥胖的坏处,更不要在家庭不幸的人面前谈父母的恩惠!不要凡事都去掺和,也不要随便的话就说出口,有的时候欲言又止在日后想来都会万分庆幸,而心直口快事后也许会追悔莫及,三思而后行,是有道理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别人,和你无关的,也不要随意掺和,除了自己的问题,其他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自身的弱点也要不断反思,不能不当回事,不能总是“肆意妄为”或者“口无遮拦”,觉得“心直口快”不是坏事,一切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场合都可以一概而论,而且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反思自己的弱点,包容他人的弱点,你可以做到的不能要求他人也要做到,这是不公平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命数,自己的风景,不是一定要成功,多么的富有,多么的的伟大,即使碌碌无为,即使生活条件很普通,但只要不乘人之危,不落井下石,不辜负他人,不伤害他人,不管遇到何种不公,依然保有善良,那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你知道怎么做人做事,在做人的层面上就已经打败了许多人,战胜了自己!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话解释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1原文出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

2字义
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3意译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0
成为第688位粉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翻译: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引申: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扩展资料: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反思:
对于一个命题,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而不是仅仅从片面出发得出偏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能逻辑的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第4个回答  2016-03-3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祝你好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