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腰乡的旅游景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冰臼群
见证冰川年代,冰川遗留产物,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虎头际冰臼群(锦屏村溪谷地带,分布着许多造型奇特、形如舂米用的石臼的石洞,口小、肚大、底平,有的大小和模样就如澡盆一样,村民们喜欢在此洗澡,俗称天然澡池;大多数口径约50多厘米,肚子都比口大。
据考证锦屏冰臼群属于河谷冰臼,是罕见的地质遗迹。距今已有约200万至300万年,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遗迹,也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见证;是古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似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基岩产生的。由于其形态酷似中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是地球演变历史的见证者,它在中国东南地区十分罕见,它的发现印证了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关于南方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推论,为地质学界解决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议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证。.
松林岛古松
位于周弄坑村边乐平溪中有一块面积1800余平方米的沙洲,沙洲上生长着160余株参天古松,故名松林岛。岛上古松树多在300年以上,苍劲挺拔,最大的胸径105公分,高达25米。夏秋时节,游人在此避暑、野炊,可领略到“山风鼓松涛,流水映彩云”的自然情趣。
原来这里并没有什么岛屿,更没有这一片茂盛的松林,只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村民们洗衣、烧饭都是用这条河的水。传说有一天,有一个美若仙女的林氏村姑,在河边洗衣裳,龙王爷的小儿子青龙看中她想纳其为妃,就在河中央漂浮一团五颜六色的东西。姑娘记得曾听老一辈提起过,这是一种叫做“锦被”的风水宝物,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你想得到什么就将什么丢到“锦被”中去。情急中姑娘忙用手中松木棒槌投去,忽然一道银光闪过,只见一条光芒四射的青龙抱着林女在河中乘“锦被”而去。
不久潭中升起一个棒槌形的小岛,岛上长满了松树,便是如今的松林岛。
仙岩古茶树
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原名遂应场,解放初,改名锦屏。仙岩茶曾是当地最大特产,驰名中外,畅销港、澳、英、德等地区和国家。历史上有许多美丽传说,流传四方。
锦屏境内崇山环抱,仙岩茶多生长于岩层石隙之中,高山区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风日之宜,雨露之润,叶质柔嫩,内含有效物质丰富,尤其香气出奇。制成的毛茶,秀长挺拨,紧结圆润,有一股兰花之香扑鼻而来,是红茶中的上品。关于仙岩茶的来历传说颇有趣。南宋前,当地百姓不知茶为何物。遂应场银矿开采后,四方客商云集,其中有一银客出这里的茶叶是佳品,并向范祖氏家讨茶喝,棒出的却是白开水,始知这里人不识茶叶。银客当即带范去茶树丛辨认茶叶,并教他手摘和初制技术。其后,这银客不辞而别,没留姓名。因此处茶树不解何人所栽,何时所长,便附会是仙人所种,仙人指点,故命名为仙岩茶。清道光(1821-1850)年间,这里有茶行20多家,抗日战争前茶商打出的商标是福建遂应场政和工夫仙岩茶,出口茶叶1600至1800箱,其中6个茶行茶叶由英国和法国洋行包销。一些村民至今保存着1926年万先春茶行老板,工于仙岩茶商标启用的英文通告及当时锦屏村13家老牌茶行之一“万福丰”老板的名片。仙岩茶的衰落是在日寇侵华之后,因外销受阻,茶价低贱,导致茶园大片荒芜。解放后恢复生产,才使工艺传承。为顺应市场需求,当地有关人士已将仙岩茶由单一红茶品种政和工夫扩大为红茶、绿茶、花茶等仙岩茶系列产品。
后山廊桥
清澈的乐溪河安详地向北流往浙江庆元,在见不到身影的地方进入浙江境内,游目所及,溪水的两岸是田地和民居,后山桥凌空架设在溪流之上,是连接左右两岸的通道。
后山桥,位于政和县岭腰乡后山村,东西走向,典型的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长41.50米,净跨32米,矢高11.15米,面阔5.00米,廊屋15间。该桥始建明朝,清嘉庆四年重建,2001年重修。关于这座桥的历史,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庆元姓吴的人因逃难昏倒在后山村后的山路上,当地一位猎农看见后将他背回家。这位庆元人伤势不轻,无法行走,每日都由后山村民轮流背着他淌过安溪,到对岸医药先生那里治疗。这位庆元伤者是一名造桥高手,病愈后就在就在后山村修建了这座典雅大方的廊桥。
锦屏古村落
政和县锦屏村,一个许多高考学子的景仰之地,村头一棵号称状元树的全国树龄最长的杉木王,和村里共送出78名大学生的故事,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来自浙江和省内的高考学子。
在这个距离政和县城40公里,坐落在一个山坳里的偏远小村,建国以来已出了91名大学生。其中,有两人已从北大毕业,考上重点大学的有18人,还有3名在读或已毕业的博士、硕士生。
人口只有1996人,人均不到一亩地,但是锦屏村的文化资源却相当丰厚。史书记载:锦屏村开村于唐末;宋朝时,有着驰名全国的银矿,成为宋朝货币的重要基地;宋朝时,还创建了南屏山书院,名盛一时;清朝时,这里是闽浙交界的重要茶叶市场,茶叶大量出口到英国,至今村民还保留着与英国人贸易的一份英文的茶叶说明书。
与众不同的文化积淀带给了这个小村与众不同的文化韵味。也许是先人对教育重视的积淀,或许是工商业给锦屏人带来了闯出大山的勇气,养成了这个小村独特的文化气质。
锦屏村先后走出91名大学生,这在闽北堪称第一,在全省也不多见。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庄走出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并非偶然,它是锦屏村尊师重教风俗开出的一朵朵美丽的知识之花,成就了今天的满园春色。
真善美的风俗,总是在草根中找到生命的根源;真善美的风俗,总是在流传中愈加深入人心。在这个小村庄,有着许多因为教育发生的感人细节,为孩子读书借钱最好借,为孩子读书干活最卖力,这些都源自村民们对知识与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的信任和憧憬。当一个风俗成为一个人群内心的自我道德的内驱时,它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在锦屏村我们看到了这种力量。自发的尊师重教行为,成为锦屏村民的自发行为,这就是一个良俗不断流传的民间根基。
更可喜的是,看到这种良俗在升华,对知识的敬重已化作这些年轻学子改变家乡的实际行动。他们正用智慧为这个千年古村的再度繁荣,贡献着年轻人的热情。不负父老乡亲,情系家园热土。诚如斯,那么我们又看到锦屏村美好风俗升华的时代新内涵了。
锦屏古官道
古代县际交通大道包括古驿道,俗称官马大道。宽约2米,路面用大石铺砌,可通车马,沿途有凉亭、桥、渡,路边村镇有客栈等设施,是古代邮传与官员来往的大路。
松溪县城至遂应场(今名锦屏,属政和县)古道 由松溪城关出南门,经下畲、官路、外屯、铁岭黑心浙江省庆元县黄坑、隆宫、政和县岭腰、洋屯至遂应场(今锦屏),通称130华里。
香炉尖云海
香炉尖又称盘丝山,是观赏日出、云海的好地方,海拔1597米,位列福建省第21位,浙江省第8位,与浙江省庆元县地界毗邻,位于有夏雨的-暖温带(海洋性)群落交错区,是亚洲一个特殊区域。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半山腰是连绵三千亩的草场,是政和县现有的最大一片天然草场。浙江卫视旅游版探访消失的华南虎专辑就在香炉尖蹲守其踪迹。香炉峰山顶只有三四平米见宽,它虽没有黄山的峻美,武夷的秀丽,桂林的可人,但登高远眺,放眼四周,曲曲弯弯路,重重叠叠山,人在山顶,仿佛是在大自然广袤宽厚的怀抱里,清风拂面,让自己与天空、白云,还有厚重的香炉尖山融为一体。
千手观音柳
战国时期,叶氏家族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此地,为了证实锦屏能否适宜人类生存,先人便采用倒栽柳杉的办法来验证。柳杉一天天茁壮成长旺盛起来,叶氏家族也就是这样繁延生息下来,也成为后人瞻仰的一道奇观。柳杉树龄已有500多年,高约30米,树围直径4米,树冠覆盖面积达700多平方米,这棵柳杉始终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最令人惊叹的是,这棵古柳杉树一改柳杉树干高大通直的常态,而变化为榕树的树形,树干离地面1.1米处开始分枝,树枝盘根错节,长10米以上的枝条多达上百枝,最大的围径有20多厘米。大小树枝近千枝,树枝与地面平行伸长,树冠覆盖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犹如观音伸开千只手臂,当地村民称之为千手观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