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崇化中学的学校历史

如题所述

崇化中学现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城厢中路北城街。其前身为私立崇化中学,由1927年近代教育家严修(范孙)先生创办的崇化学会讲习科发展而来,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崇化”二字,是取《汉书·武帝记》元朔五年汉诏“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即提倡和发展地方教育,培养、造就优秀人才。希望通过教育来纯净地方风俗,激励人才辈出。崇化中学以“弘毅”为校训,其意为“胸怀宽广而意志坚强”。1952年12月,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6年学校恢复具有80年历史的老校名——崇化中学。
  
崇化,人才辈出之地
崇化中学的前身是由崇化学会创办的私立崇化中学,至今已有近87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崇化学会创办于1927年,“崇化”取自《汉书·武帝记》“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之意。创始人严范孙先生在戊戌维新期间,曾是经济特科取士的首倡者,在1905年的废科举,建学堂的教育体系改革中,他也是中坚力量。他创办南开学校,崇尚新学。鉴于社会上普遍热衷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被忽视,传统文化将出现断层,严范孙先生于1927年创办崇化学会,倡导国学,振兴国粹,将国学与新学两相结合,以期改良社会,促进国民进步。由此可见崇化精神是一种“求实求进”的精神,能将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使洋为我所用,新为我所用,以期教育得到发展,民族文化得到振兴。
在崇化的发展历程中,曾多次遇到经费困难,学会的发起人严修(范孙)、华世奎(璧臣)、林兆翰(墨青)、赵元礼(幼梅)等一大批热心公益的社会名流和商人、乡贤、学者倾囊捐助。严华林赵等人为筹措资金到处奔波,更有一批热爱教育的人士义务讲课,崇化学会从不收学员听课费,并对学业有所成绩的学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尽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但在8年抗战期间,崇化学会始终拒领日伪补助,不受日伪指导,不收学生学杂费,办学经费只是靠学会的筹措苦苦支撑。日常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停顿,所聘讲师甘尽义务,数百青年奋发读书,为了保存国粹,维持民族命脉。1947年夏,李琴湘先生和崇化董事会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正式建立崇化中学。正如学校校训“弘毅”之意,弘乃宽广,毅乃坚忍,非此种力量不为功。这体现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
几十年来,崇化中学的各位同仁秉承老校遗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造就人才为共同追求目标。长久丰富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氛围和温润中和、富有儒家底蕴的教学风范,形成了胸怀宽广、坚忍不拔、追求高远目标的崇化精神,更涌现出了郭霭春、龚望、温阆仙、王斗瞻、俞品三、蔡美彪等一大批德高望重的教师。
1952年崇化中学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天津市第三十一中学,2003年被确立为示范性高中。为发挥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市教委批准,三十一中学于2006年正式恢复其原校名——崇化中学。现在,示范校工程已经竣工,新校舍占地面积409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084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报告厅、宿舍楼、体育馆、标准400米橡胶跑道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规划班级数为36个,在校生人数为1800人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