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提纲怎么写 采访提纲范文

如题所述

  访谈提纲怎么写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访谈是一种使用方便、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能。它便于组织的领导
或其他人员面对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及时地回收公众中各式各杯的信息反馈,特别是便于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于现场不间断地接受各种反馈信息的“干扰”,迅速
而及时地调整自己所要发布的信息及发布的角度,从而能动地影响组织的公关活动,使公众和组织在更为和谐的氛围内交换意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访
谈这一形式,最能够发挥组织领导者的访谈才能,可使其敏捷的思维、渊博的知识、精道的见地、丰趣而优美的文辞表现力同时展现在公众面前,形成一种特有的个
人魅力。在以激情和才华打动、征服公众的同时,艺术地说服公众,诱导公众团结一致,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努力奋进。访谈又是增强组织工作透明度的有效方法。
访谈的形式非常灵活,随时可用。经常访谈,便于组织与公众之间经常性的双向交流和信息沟通,便于将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萌芽时期。

(一)访谈提纲的写作要求

1.事物拟定,熟识公众

访
谈提纲要求写于同公众正式访谈之前,它是访谈成功的基本保证。访谈提纲写作的基础,是对特定公众(即访谈公众)深入调查了解,诸如他们的心态,他们的现实
利益所在及其有关要求,他们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问题涉及的范围等等,都应深入细致地摸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拟定出各类间题(模拟公众提出问题),然后依
次写出回答上述问题的答题要点,以备访谈之用。这样,才有可能实理与现场公众提出的问题在最大程度的重合与呼应,才可能是切实可行的访谈提纲。

2.提纲掣领,应变有余

访
谈提纲一般只为访谈备用,所以,就模拟问题的回答,只能以提纲挚领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以条目式标明要点,以各要点的连缀构成提纲,以各要点统领访谈的主要
范围,这是访谈提纲的主要特点。这样才能在访谈会上应答自如,游刃有余。访谈提纲不可能写成临场的具体访谈,访谈人也不可能预测到场上的具体情况和公众提
出的所有具体问题,因此,只应以条目式标出答题要点,以求尽可能广泛地涵盖并统领公众的提问范围及其应答。以不变应万变,以一个提纲来备现场的干变万化之
用,这就要求主动访谈者注重临场发挥,充分调动自己的应对潜能,在访谈提纲的基础上随机应变,敏悟灵活,不拘一法。(www.qb5200.com而临场
应变和发挥的基础,正在于前面我们提到的平时的深入调查研究和事先预测的功夫。于公关事业的有心人,访谈提纲往往时刻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在平时深思熟虑已
久,故能“每临访谈有静气”,临场不慌,从容对答。

(二)访谈提纲的写法

访谈提纲首先要求拟出经过调查和预测而得来的各类模拟间题,即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对这些间题应进行分类整理,按类别集中排在一起,并在每一类中,由深入浅,由大到小地加以排列。

然后就这些问题逐一加以思考,早已考虑成熟并能够回答的问题,可不必写出书面提纲。对那些没有把握回答好,或需找有关资料才能回答的问题,其答题要点一定要写在提纲上,并最好采用序码式扼要地标明重点及其主要资料或资料出处。

在
提纲中要注意以下儿点:①答题要点一定要紧随所答问题其后加以注明,以便临场针对性地回答问题。②在提纲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性、重要性的数字最好详细标
明,以求临场访谈准确无误,信实可靠。③在访谈中,对绝不允许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和事项,自己又把握不好的,则必须标定在提纲中。比如自己职责范围内、业务
往来中的主要任务事项或基础工作等。④在访谈中,对绝不允许闪烁其词、概略回答或“环顾左右而言它”的要害问题、常识性问题的回答要点及事项,必须详细地
标明在访谈提纲中或经强化记忆,记在脑子中。例如一个负责人必须具备的文化常识、社会公理、法律条文及其有关的定义、概念、方针、措施条文等。

范文一:人物采访提纲

一、采访对象

谭俊 男 34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网络编辑 毕业浙江师范大学,刚毕业是一名中学老师,曾做宁波手机报编辑,现在是中国宁波网的网络编辑。

二、采访目的及采访主题

谭老师是我暑假实习的老师,有一定的采访价值,和可能性。

我所选的专业是网络传播,而谭俊老师是新兴媒体传播,在中国宁波网担任网络编辑,和我学的专业对口。

目的:了解网络传播今后的发展前景,

主题:了解宁波日报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做哪些准备,为自己将来走上社会做好扎实的基础。

三、被采访人相关资料搜集

è°­
俊 男 34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宁波网网络编辑
刚毕业是一名中学老师,但认为教师职业没有创新,每天需要做一样的事,不是自己的兴趣所致,所以正好有宁波日报在招人,就去面试宁波日报的网络编辑就,曾
做宁波手机报编辑,需要每周5天的上夜班,经过几年现在是中国宁波网的网络编辑。工作在宁波日报已有6年经历,今年的11月份要完成他的终生大事——结
婚。

四、整理线索形成采访的主要内容

谭老师是一位新媒体工作者,可以就现在的各种新媒体探讨他的看法。了解网络编辑每天的工作内容。

先谈谈他的大学生活增加彼此的熟悉,方便接下去的访谈,接着问他如何找到宁波日报这份工作的,接着聊一些其他的问题,还可以问一问他的未婚妻,使访谈不那么枯燥。最后可以问他我们在校大学生需要做那些准备。

五、设计问题

1,您是怎样找到这份工作的?

2,请问这份工作是您理想的工作吗?或者说,从事这一行业您觉得与您的兴趣爱好有关吗?

3,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您认为您所从事的这一岗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5,还有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职业素质

6,你曾经做过手机报编辑,对于这个你有什么看法吗?

7,你能够对手机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吗?

8,你觉得手机报这个行业的前景大吗?,

9,听说你们网站与宁波晚报有个网报互动,对此,你怎么看?

10,在这样一个媒体行业你是否会感觉压力大呢?

11,做这份工作的话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

12,其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啊

13,您在做这份工作时,什么是最成功的?

14,这一工作工薪待遇怎么样?

15,您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16,对了,你们网站编辑的新闻是由专业的记者团队出去跑新闻的,他们采访后把所有有价值的新闻都汇总在你们这里然后是你们进行挑选放上网站的吗

17,作为一位媒体工作者的前辈,您认为如果想要以后从事媒体工作,在大学阶段应该多做些哪方面的准备?

18,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新兴媒体是一个什么概念?

19,请你阐述一下对待媒体行业的态度。

20,在最后,你能给我们一些学习或者就业方面的建议和指导吗?

六、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采访时间:2011年9月23日

采访地点:宁波日报报业集团3楼会议室

采访方式:面对面采访

可能面临的情况及解决办法:1, 协调谭老师的时间,

2,录音设备不够齐全, 解决在视频中制作字幕。

范文二:访谈提纲

准备工作:

寻找线索、收集资料,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粗略)[ 时间较多]

注意:在精于提问;在Why (原因)和How (怎么样)上的探究

即首先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 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

案例:《中国青年报》的 “ 冰点 ” 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 “ 冰山一角 ” ,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
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
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

案例: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 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案例: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 · 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提问技巧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 、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
、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 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
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 、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
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
的真话。

4 、适度的沉默。
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
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 · 华莱士说: “
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
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

案例: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 “ 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 )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

)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的确,善于倾听的
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
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要求

1. 时间、地址的预约;

2. 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 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 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 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 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 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 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 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 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 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 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 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 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27
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他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深入了解采访背景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整理线索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