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洗手间弄得到处是水,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

幼儿在洗手间弄得到处是水,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

每个老师在教育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的问题,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常常与我们老师预设的目标不一致,他们不按照常规去做,他们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调皮,或者……,这些常常让老师头疼不已,面对这些孩子给我们的难题,教师该如何处之呢?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颇为重要:
一、因人施教:根据幼儿的兴趣找到突破口。
俗话说:“一百个人一百个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爱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引导教育。《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我班的严鸿阳在入园后就给我出了个难题:不爱午睡。一到午睡时间,他就开始囔囔:我不要睡觉、我不要睡觉。不管老师怎么说教,他就是不听。为了不吵闹其他幼儿,便让他在一旁先玩耍,没想到不睡觉的他立刻活跃了,围着老师一直说孙悟空、猪八戒,言谈之间透露着对孙悟空的崇拜。见此,我灵机一动,对他说:“阳阳,你喜欢孙悟空吗?”严鸿阳立刻两眼晶亮:”我要当孙悟空!”我接着又说:那现在你来学孙悟空睡觉吧!没想到他立刻说:“孙悟空不睡觉的。我继续说:“不睡觉,孙悟空哪来力气打妖怪呢?孙悟空可是在大山下睡了五百年呢?”严鸿阳听了口气有点松动,看了看我说:“可是这里没有大山啊?”我笑着对他说:你躺下来做孙悟空,我来变出大山,严鸿阳一听立刻高兴地躺下了,我取来了一条毛毯往他身上一放说:“大山来啦!”就这样阳阳带着满足的笑容慢慢进入了梦想。其实在这件事情中,我只是根据孩子爱做孙悟空的心理,和孩子一起进入情景,将孩子拉出现实。孩子的年龄小,很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此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用情景的方式找到突破口来解决难题。
二、以“顺应”的方式来拉回幼儿的注意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教师面对的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二教学情景有是个瞬息万变的过程,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面对变化的幼儿和突发事件时,要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记得在一次音乐公开课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我对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用两只小碗制作成一个装着小鸡的蛋,当小鸡从蛋壳中出来时,孩子们兴奋极了,围着小鸡说着摸着,等孩子们观察完后本打算进行下一环节:说歌词,可孩子的注意力却被小鸡的叫声给拉住了,此时我如果强行将幼儿的思维拉过来,后面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听着孩子们好奇的话语:“小鸡怎么一直叫啊?”我便顺着孩子的话语说道:“是啊!小鸡叽叽的唱了那么久,它有点累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立刻说:“让小鸡到鸡妈妈那儿去休息休息吧!”就这样小鸡被很自然的带去休息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被自然的转移过来了。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生产与幼儿的兴趣点有关的活动,用自己的智慧激发幼儿的潜力,教学效果必然要好得多
三、发动幼儿力量,让幼儿人人有事可做。
魏书生老师关于“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演讲中认为:闲则生事,,在班内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对此我深受启发。以前我班幼儿每次上厕所、去盥洗,我们老师总像一个警察一样,在在盥洗室门口看着,生怕孩子们推推挤挤惹出事、也担心个别好动的孩子一直在玩水……可是毕竟孩子多老师少,老师不可能事事都管理的很周到,于是我们发动了幼儿的力量,将责任分给幼儿。我班的钱雨泽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总要老师不断提醒,于是我请钱雨泽做盥洗室的小组长,负责提醒如厕洗手的小朋友注意遵守规则、不要一直玩水。好动的钱雨泽自从有了任务,不但改掉了爱玩水的习惯,还经常监督提醒同伴,慢慢地孩子们不管入厕还是洗手都变得井然有序了,偶有不守规则的幼儿在小组长的提醒下也能立刻改了。又如每次放学时家长来接幼儿时,我班本着执行“一对一”的接送制度,请两位幼儿负责喊名字,一位幼儿负责教室内幼儿的纪律,就这样原本嘈杂的接送时刻变得井然有序。另外还可根据幼儿的特点、能力,将班内各项任务分给每个幼儿,如专门负责分盘子的、专门负责收书的……。这样一来,班内幼儿人人有事可做,常规变好了,教师也轻松了。当然在分配任务时,教师需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尽量分配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取毛巾、分盘子等,中大班则加大难度,分配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四、分析原因,了解幼儿的需求。
尊重幼儿也是教育幼儿的前提,自尊心是一种自重自爱,争强好胜的心理,是促进个人克服缺点,发扬有点,积极上进的因素,是人们身上一种进取的动力。所以,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就是爱护他们前进的动力,调动幼儿的积极因素。我们教师要搞好个别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总会有一些有“个性”的幼儿,他们不按照常规去做,他们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出于调皮,或者……,面对种种特别的问题,教师切不可盲目责备,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了解孩子的需求后再去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次再考虑改怎么办?我班的王梓航在与同伴相处时,常与同伴起冲突,不是这个幼儿来告状就是那个幼儿来告状,孩子们也不乐意与其交往。可是在大家眼里这样调皮的王梓航,有次居然主动去帮同伴搬椅子,于是我立刻在集体前大大表扬了他,而我也在细细观察下发现,其实王梓航并不是故意想捣乱,他只是不懂如何正确交往,于是在他犯错时,我总是先和他谈话,从交谈中找到原因,然后再提出要求,并通过故事、图书等形式让其了解正确的交往方式,慢慢地他做好事的行为越来越多,捣乱的现象越来越少。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优点,发掘孩子的长处,以长制短,用优点来克服缺点。切不可把焦点放在了孩子的短处上,这样很容易只看到缺点,我们不要过多谈论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对立情绪,效果很不好。我们要不断发现、表扬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调动其积极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他们会有进步。对孩子微小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同时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点。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老师,只要我们对这些“个别”孩子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孩子将会勾画出彩色的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8
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