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

如题所述

一、 范读引路,引起共鸣
范读是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它除了将声音传递给学生之外,还把教师的动作、神情也直接传递给了学生。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把学生带入作品诗一般的意境之中,还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教师读之以情,学生就会感知以趣,趣之以读,读之以悟。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朗读。在教学《学奕》这一课时,学生对古文接触较少,有的同学还不能完整的把课文读下来,我就开始范读,哪里该停顿,哪里的语气强,哪里的语气弱。学生一听,原来古文经过老师的朗读也可以这么美。这样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抓住他们思想单纯,上进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使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读,看谁读得好。读过几遍后,有的学生竟要和我比赛读,我的目的达到了。因此点拨学生朗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还要让他们动脑思考,积极学习朗读方法和技巧,这样也就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创设情境,诱导朗读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阶段,他们的朗读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诱导或具体的目标指导。进入课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在本学期,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害羞,放不开。但渐渐地,他们都能很主动地下位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我就积极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真是个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了这样自由、轻松、能够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使他们由不愿读到自愿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
三、选重点,反复朗读
一篇课文很长,一堂课的时间很短,怎样指导学生读呢?要抓住重点,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反复朗读,特别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又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段落和词句,更应该加强指导,熟读或成诵,把作者的感情、旨趣、意念,在反复揣摩有关词语,把握其语气、语调、情志、韵味的基础上,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凡卡》一文时,课文很长,我就抓住第八自然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重点词句“揪”“拖”“揍”“捞”“直戳”“吃的呢,简直没有”“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我就别想睡觉”“小崽子”体会凡卡挨打、挨饿、挨冻的场面,体会凡卡所受的苦以及他对老板的憎恨。读着读着有的同学掉起了眼泪,有的怒目圆睁,有的还想和老板评理,为凡卡抱打不平。他们完全投入到课文中了,内容和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第十三自然段又通过让学生读,读出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时的快乐,和爷爷一起逗笑的情景,体会到和乡下爷爷在一起虽然生活也很苦,但是他们却很快乐,看到凡卡的快乐,同学们也跟着快乐,这快乐和凡卡在城里的悲惨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也就不难理解凡卡回家的渴望了。
四、以读代讲 加深理解
课堂上采用多读少讲,以读代讲,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指导朗读时,不要从理论上抽象讲解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舒缓,而要从感性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怎样读才有感情。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形式。在教学《月光曲》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找出答案。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我仿佛也看到了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另一个接着说:“老师,我看到了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孩子们忘我的读着,也完全体会到了穷兄妹俩对音乐的向往、热爱,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教育。同时这样熟读成诵,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五、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
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我想,若要使读得差一些的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高和读得好的学生共同前进,那么,在朗读时,要多叫一些读得好的学生读给差的听,以作示范,读完以后略作评析,从字音上、轻重缓急上是否把握住了语句的感情色彩,读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朗读“水野”的这一自然段时,我叫了班上一个读得好学生读,她完全读出了索溪的调皮、可爱,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也跟着读了起来,几遍之后,感情果然丰富了许多。另外,还要多叫一些读得差的学生读,只有读得多,才能发现他们的不足,也只有让他们多读才得以提高,待他们读完之后,还要指出他们在朗读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针对朗读时出现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一一订正。这样做,读得好的和读得差的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创设舞台 展示才华
学生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师或成年人的肯定或赞赏,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演讲比赛,配乐朗读。当然,每次学生都会全力以赴地去练,在小组练,或在家对镜子练,因为他们都想代表自己的小组参加班级的比赛,而每次活动对学生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七、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
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读得不认真和退步的孩子,不指出也不行。我常常说,“老师一直相信你能够读得更好”“你完全可以读好”“只是再用心一点就更好了” 之类的话。因为,相信学生,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成功也会使你感到惊喜。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对巩固字词,提高表达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式,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