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工商联怎样开展工作计划

如题所述

 做好工商联工作必须强化四种意识。强化政治意识,深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工作。工商联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功能,表现在团结、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任务上,就是通过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上求进步。同时,工商联通过召开非公有制人士在经济领域的专项表彰大会,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提高企业家的知名度,增强其光荣感、自豪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增强工商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增强中心意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力求一专多能,为服务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撰写调研文章,向县委、县政府和企业建言献策,提出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充分发挥商会民间性的职能,广泛联络、协助政府职能部门,走出去,请进来,为企业招商、融资、开拓市场牵线搭桥。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工商联是政府的助手,只有真正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脉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职能,才能增强工商联的凝聚力。在工作中,要树立群众观念、保持平常心态,建立起有为才有位的紧迫感,聚精会神地干工作,靠“联系、联谊、联心、联合”去做好“团结、教育、引导、帮助”工作。同时,要真诚地、满腔热情地为企业服务,通过多种形式,为企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沟通信息、出谋划策等提供服务。
  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商联工作效能。工商联工作只有自觉适应新形势,启迪新思维,理清新思路,找到新办法,才能始终保持工商联工作的凝聚力和活力。一是机制创新。坚持商会领导带队调研制;坚持工商联会长、行业商会、异地商会会长例会制度,规范完善城区会员联谊活动机制;坚持工商联机关目标考核机制,营造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二是内容创新。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需求去研究工商联工作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引导企业家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帮助企业实现向现代公司制转变和完善管理结构。三是方法创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对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激情、感情、水平,是做好工商联工作的三大要素。
  关于激情。工商联不是政府部门,工作没有硬指标,也不能仅靠觉悟、责任和职业道德,工商联干部工作的动力来自内心的激情。要做好工商联工作,必须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来培养工商联干部的工作激情,并努力保持和珍视这种激情。
  关于感情。工商联和非公经济人士之间是统战关系。统战工作最直接、最广泛的形式是交朋友。朋友之交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感情的投入,一方有多少感情投入,另一方就有多少感情回报。工商联没有权力,不可能在审批、公证、仲裁、备案、融资、立项等方面帮助会员,工商联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以及支持和鼓励等等,主要体现在道义上,落实在感情上。工商联的广大会员,整天面对的都是冷酷的市场竞争,工商联要成为让他们感到温暖、可以倾诉也可以倾听的家。
  关于水平。工商联工作看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工商联的工作则比较原则,具有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多一种性质就多一种复杂。工商联作为政府的助手,工作成绩不是体现在对某一专门领域的深入开拓上,而是体现在整合多种事物、多种资源、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的广泛覆盖上。提高水平的唯一办法是学习。在不断地、广泛地、深入地学习中提高水平,做好工作。
  提升工商联经济服务工作的水平,努力把工商联建成开放型、商务型商会 。
  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展开,从指导思想上为建设开放型、商务型商会定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的工商联,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商会功能,团结、动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不断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把建设开放型、商务型商会作为工商联工作发展的追求目标,从指导思想上定好位。只有这样,才会主动地、自觉地把工商联工作纳入开放型、商务型轨道。
开展多种形式联谊活动,为建设开放型、商务型商会搭桥。由于企业各自为阵,彼此之间很少接触,缺乏了解,因此,建立工商联会员俱乐部尤为必要。通过工商联会员俱乐部这一平台,为各会员企业交流牵线搭桥,使他们之间加深了解,促使新项目的发展。
  鼓励外地创业者在当地建立商会,支持当地创业者在异地建立商会,工商联与外地工商联发展友好商会,为建设开放型、商务型商会搭台。要建设开放型、商务型商会,首先得为民营企业商务活动搭平台,创造条件,为他们招商引资、以会招商,提供交流机会。目前,我县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商会就是适应新形势的务实之举。
  在新的时期,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工商联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展商会服务职能,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工商联的服务功能,构建政府与企业沟通联系的平台,通过服务体现工商联的基本属性和政治优势,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工商联工作的新领域,探索新途径,提炼新方法,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7
新形势下工商联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推动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切实担负起指导、引导、服务职责。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人士的快速发展,工商联组织工作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业务流程日益复杂,业务关联交叉频繁,沟通与协作需求不断凸显,迫切需要运用统一的信息化手段打破沟通和管理屏障,实现工商联、商会、企业会员之间信息连接与高速流通,以及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的实时监控。
目前各行各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方式,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决策等各方面工作,企业管理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生产经营相关数据,迫切需要在工商联层面依托通用的数据服务平台加以整合与分析,实现宏观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让信息更好地为政府与企业服务。
采用信息技术聚合工商联系统宣教力量,通过舆情监测、分析,掌握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言论、动态,采取多样化、有吸引力的宣传教育模式,开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整合连接工商联数据,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预测预警,辅助政府决策;通过提供信息交互、决策支持等服务,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非公经济供需匹配、产能优化,助力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
引导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有关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宣传服务等,帮助企业走上国际舞台,提升非公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覆盖区域工商联、商会、执常委、会员企业的网络通道、业务系统、党建管理系统,支撑业务交互的全过程管控,提高管理效率;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的利益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提升工商联的服务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