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中国传统美食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在中国,元旦节一般都会吃饺子和年糕,吃饺子,寓意为“交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辞旧迎新的意思。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饺子和年糕都是中国的传统食品。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 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元旦吃什么传统东西:

年糕

出现时间:南北朝
综合简介:年糕,又叫粘粘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这一食物历史悠久,但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主要在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
历史记载:明末《帝京景物略》,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饺子

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综合简介:饺子是由馄饨转化而来的,每到元旦佳节,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元旦节吃饺子的习俗,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历史记载:《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鸡蛋

出现时间:吴晋时期

综合简介:元旦吃一个鸡蛋的习俗,在吴晋时期就已经有了。据说当时吃鸡蛋是为了长生,不过到了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就没有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梁武帝信奉佛教。
历史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

椒柏酒

出现时间:东汉时期

综合简介: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历史记载: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汤饼

出现时间:后魏时期

简介:汤饼在古代指的是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也就是类似我们现在吃的面条。

历史记载: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1
一年到了,在辞旧迎新的欢乐节日里,我们中国人过节喜欢吃饺子、吃年糕,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又是吃什么迎接新年呢?在新年里,我们不妨也尝尝异国的新年传统美食,换换口味吧。 韩国特别推荐:年糕汤年糕汤寓意着新年成长,是韩国的传统美食。韩国最典型的美食要数年糕汤了。据说年初一当天,韩国人一定要喝上一碗年糕汤,因为他们认为不吃年糕汤就不能长大一岁。而且韩国家庭按照传统风俗,年初一要进行重大的祭祀祖先活动,并且只在家里的嫡长子家中进行,其他亲属在这一天会从各地赶到嫡长子家中,一起参加祭祖仪式,年糕汤是此时最重要的祭祀食品。韩国人还要用年糕汤招待前来串门的亲朋好友。广州的金刚苑韩国料理店就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年糕汤。食用方法:年糕是用大米做的,和我们吃的年糕有点像,不同的是要先煮好酱汤,然后再把年糕放进去煮。年糕汤的汤底很讲究,传统的做法是用牛骨头熬上好几个小时熬成,现在也可以用鱼代替牛肉来煮汤﹐最后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豆腐、牡蛎、紫菜等进行调味。[
第2个回答  2019-01-01
年糕 元旦吃年糕,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南方。
饺子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鸡蛋 历史记载,正旦,当生吞蛋子一枚。
椒柏酒 由花椒和柏树叶浸泡而成,古书记载,饮柏酒可去病长寿。
汤饼 古代指的是小麦面制食品,也就是现在我们吃的面条。
第3个回答  2019-01-01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第4个回答  2019-01-01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