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古大陆东部太古宙陆块形成构造模式

如题所述

通过上述各章的讨论,我们对中朝古大陆东部太古宙陆块的形成过程以如下模式表示(图9—8)。

1.在2800Ma以前,在胶辽陆块的西侧有一洋盆存在,洋盆的西部有迁怀、晋冀小陆块,它们部分露出水面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

2.2800~2600Ma,胶辽陆块西侧洋盆开始消减,向胶辽陆块俯冲。胶辽陆块边缘破裂,早期以基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喷发强烈,火山盆地逐渐加大,并逐渐发育双峰式火山岩建造。火山喷发的后期,石英闪长岩以及大量的TTG岩浆上侵(图9—8a、b)。

3.2600~2500Ma,胶辽陆块西缘岛弧与西部迁怀陆块对接。岛弧盆地闭合,火山岩褶皱变质,大量的同碰撞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侵位(图9—8c)。

4.2500~2400Ma,弧陆碰撞。迁怀陆块仰冲到已被褶皱变形的岛弧带之上,青龙、济宁前陆盆地形成(图9—8d)。

5.2400~2350Ma,迁怀陆块继续仰冲,前陆盆地闭合,沿碰撞边界发生强烈的以右旋为主的韧性剪切走滑作用,在碰撞带东侧形成钾质花岗岩带(图9—8e)。

由于本项目研究时间短、资金有限,因此未能对中朝古大陆中西部太古宙构造进行专门研究。

通过对现有资料分析,我们认为从中西部几个陆块的地质特征来看,至少它们在新太古代时期是相互独立而不相连的陆块。它们是在吕梁运动结束时才最后拼合在一起,形成了中朝古大陆中央隆起和南北两侧拗陷的区域构造轮廓,并在全区内发生NW、EW和NE向的广泛的基性岩墙群事件。

中西部几个陆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比较复杂,同时各陆块之间的接触边界又被新地层所覆盖,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尽管如此,国内一些地质学家根据他们的调查研究,仍然提出了一些十分有益的看法。白瑾等(1986,1993)、李继亮等(1991)先后认为,五台山区的五台群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恒山与阜平两个陆块发生碰撞后拼合在一起的。翟明国等(1994)、王仁民等(1994)指出,在怀安陆块与恒山陆块间的高压麻粒岩带是由于微陆块的碰撞作用的结果。白瑾等(1993)、沈保丰等(1994)将中朝古大陆太古宙基底划分为若干陆核与活动带(绿岩带),这些研究成果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微陆块的拼合过程,为深入研究中朝古大陆太古宙陆壳的形成与演化提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近十多年来,中国北方太古宙地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相信在现有基础上,集中兵力,选择一些关键性的重大地质问题深入研究,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全球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