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出口的计划往往实现不了?

如题所述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真理: 大张旗鼓说出口的计划往往半路夭折 。

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未完成的愿望,

小到减肥、慢跑、早睡,

大到学习一项知识、获得一个职位、过上一种生活。

大部分人都会在心中勾勒梦想实现时的样子。

可是就像一个魔咒一样,明明在最初的时候做好了周全的规划,可是满怀兴奋的把计划告诉别人之后,就像是被针捅了的气球,一下子焉掉了。

为什么?

佛教中有一个说法: 计划在还没实现之前,说出来会产生违缘。

也就是告诫世人对自己未来的计划想法一定要保密,不要把未来的计划,有时甚至是一个妄想,随便跟别人说。

常言道:天机不让人识破,识破不值半文钱,故不宜泄露。 世间的一切本体都是无常,计划赶不上变化 。凡做事情没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时,是不可言之的。

当然,宗教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我们不去深究, 就从科学角度来说,也还真有其事 。​

凯利·麦格尼格尔 的《自控力》里说: 把事情在做到前说出来,会让自己产生将要、快要甚至已经完成的错觉,提前了满足感,会很容易导致事情失败。

人的大脑其实并没有这么聪明,在潜意识层面中, 人们非常容易混淆自己的言论和事实 ,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将“说过的”误认为是“做过的”,在脑中给这一项计划打上“已完成”的休止符。

在谈论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代替了实际行动,做了一系列和目标相关的遐想,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困难,被我们无形中忽略了。

健身族中有一句流行语,叫“在意念中做完仰卧起坐”,而更多的,是像你我这样在微博或者B站里收藏了一大堆诸如“天鹅臂教程”“21天瘦身计划”的视频,然后收藏了就等于自己练过了,从此再也没打开过。

当我们在谈论目标的时候,我们谈的往往是假设,而不是具体的实施步骤,但它就像精神的巧克力一样,体积很小,没有营养,却带来了巨大的饱腹感,让我们误以为已经为目标付出许多。

​ 那些一直被我们视作激励和监督的朋友们,可能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向目标切实迈进,其作用可能恰恰相反。

我们在公开自己目标时, 会在周围的社交环境中形成一种“社交认同” ,人们的肯定、称赞和鼓励,很可能会进一步帮助你将这件事在潜意识中认定为“已完成”,而非“未完成”的状态。

通过说出目标,我们在周围人心中确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 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下了一层催眠。虽然没有做任何实际努力,我们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感觉良好一点。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许多人都沉迷于制定计划,还把这样的计划发到朋友圈等着大家来点赞。看着那些点赞和夸奖,一种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哪怕计划还未实施,哪怕这满足并无切实根基。

提前说出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和闭口不言埋头苦干所带来的真实成果相比,是短期收益。它只能让我们在当下时刻有些飘飘然,却不能阻止我们在时间长了,看到自己依旧一无所获的状态后感到失落。

每个人都知道,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苦扎实的努力,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说出目标,会削弱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意志力和执行力。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是一则非常经典的“力比多外泄”现象。

什么是力比多?

力比多 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 弗洛依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作为我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力,每个人心中的力比多时时刻刻都寻求着外泄的途径,无法外泄的力比多会引起人的焦虑不安。

而唯一的外泄途径就是我们的行动。

积极的外泄方式,是动起手来将它解决 ,它会消耗我们的力比多,同时也会带来长效的满足感。

消极的外泄方式,则是将它说出来 ,在潜意识中把它判定为“已完成”,享受一瞬间“达成目标”的快感。它同样让我们开心,但却不能长久。

而当力比多频繁被这种消极的方式外泄出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动力来做这件事了,原先想达成目标的冲动劲,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谨慎谈论我们的目标。因为无论这目标是什么, 一旦说出口,我们心中就会减少一份推动它的力量。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出口的目标就实现不了的原因了。

所以,

在朋友圈中,少晒一些加班、腹肌、步数,延迟自己从社交环境中获得满足感的速度;

在聚会中,少说一些未来、很快、马上,拒绝潜意识将未完成的事当作完成;

在生活中,少做一些计划、假设、幻想。

最后,用一句健身教练的口头禅送给你们:

闭上嘴,迈开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