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元凶之东林党:连道德底线都没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这个问题不能 这么简单粗暴地给一个结论。要结合实际情况、知人论世。东林党遇到魏忠贤这样的宦官就会极尽发挥其作用,否则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总比阉党好吧。
第2个回答  2018-01-08
一、东林党是一群只会空谈的士大夫
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嘴上高谈阔论,却又不能做出实事的人,毕竟只有不做才能不错,才能高高在上的指责做事的人。东林党就恰恰是这样一群人,没有政治远见和务实思想,只会靠着自己的一张嘴批评讨论,不仅自己不做事,而且还不让别人做事。
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是集体力量的积累,一点一滴都会有助于国家的前进,但东林党却是高高在上的指责这不对,那不对,仿佛只要做事就不对,至少不和他们口味就不对。
当时以徐光启提出技术改革等想法也被东林党用骂声打压下去,他们高谈阔论却又眼高手低,自己做不了、不能做也不允许其他人去做,去改变国家。正是这一群自命清高、自诩大才的东林党人,严重的妨碍了明朝末期的改革和治政,让明朝错失了最后改革的机会。
二、东林党掀起的党争造成了明末朝政动荡
说起来东林党也是读圣贤书的书生们,至少都有着秀才的功名,但他们连“君子群而不党”的道理都不懂,自诩无缺无垢的道德君子,结交在一起视其他读书人为异端,只要跟他们的理念有所不一样的都是错误的,都要受到他们铺天盖地的指责,口诛笔伐之下,纵然再坚定再坚韧的人也难以忍受,更不要说好斗的他们屡屡挑起党争,聚集在一起和各地各派的党派进行争斗,导致朝廷末期的贪污腐败和人浮于事的加重。
所有的官员都忙着党争去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治国了,也就没有人去改革了,面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满清的八旗军也就没有办法坚持和对抗。
面对天灾(小冰河气候)、人祸(东林党党争),还有内忧(李自成造反)、外患(满清入侵),大明王朝在艰难的支撑了三十年之后终于寿终正寝,结束了二百多年的统治。
三、东林党的以自己利益为主,恶贯满盈
明朝末期,秀才们给朝廷的统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结社的生员(秀才)们,他们结众就敢冲击官府,打砸官衙,甚至打人放火,堪称无恶不作。
东林党人大多数都是家中经商的士商家族,他们偷税漏税、欺行霸市、欺压百姓,成为明朝身上的一颗大毒瘤,只要政策上有少许对他们不利的方面立即就会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弹,这群打着忠君爱国旗号的人直接就打着没理当理说,无理取闹、胡搅蛮缠。
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身上还有着这么一群人在这里敲骨吸髓,抽干了朝廷最后的元气。
崇祯末年,李自成攻破大同、威胁京畿,崇祯下令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卫京师,调兵就需要筹饷,但皇宫内库和户部太仓银都已拿不出钱,无奈之下崇祯帝下旨按官爵高低捐助饷银,但只有几个太监捐了一些银子,绝大多数官员都如铁公鸡一毛不拔,阁臣魏德藻只捐了五百两,陈演更是哭穷表白自己清廉,无银可捐,可后来农民军攻下燕京,魏德藻抢先投诚,陈演更是献银四万两,很多原先一毛不拔的官员在农民军的拷打下,被逼拿出的银子动辄就是几万两。
这些官员其中很有一部分人是东林党人,他们当官的时候天高三尺却自诩青天,搜刮民脂民膏不肯为国家出力,当屠刀架在了脖子上这才“见了棺材落泪”。
也正是这群“正人君子”们在明朝灭亡的时候转脸就跪舔满清,当然也有人是良知的,想要殉国,但最终“跳水怕冷,自刎怕痛”,只能剃了脑袋朝着常叫的蛮夷跪称“圣明”。
拿起南宋灭亡时期十万人跳海自杀殉国和明朝灭亡的殉国士人相比,简直是不堪入目的渣渣,这些头一天还吃“朱家俸禄”的人转眼就再度捧起了满清的臭脚了。
正是因为东林党这群国家的蛀虫,加速了国家的灭亡,最后还口口声声称都是不听的才导致国家灭亡!哎,这世上怎么有这么不要脸的人呢?难道是圣贤书读多了都会不要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