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样年华》能成为经典?里面的三观正吗?

如题所述

《花样年华》是2000年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好的剧本、深入人心的台词、导演对这部剧本的精心诠释,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都是这部剧成为经典的原因。影片由于对于婚外情的浪漫描写受到一部分观众对于影片三观的质疑,但我们可以从男女主婚外情产生的原因以及两人的态度看出它并不是一部三观不正的电影。

好剧本是《花样年华》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剧本将俗套的婚外情,以另一个角度来展现来,带着别样的浪漫色彩。在人物的刻画上,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推动剧情发展,诠释人性的美和爱情的悸动。

好的剧本,当然会有好的台词。深入人心的台词,让观看者不仅感同身受,还体会到诗一样的美感。例如影片中“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这句台词,击中了观众的心,在很多年后,仍然出现在许多的小品和综艺节目里。

王家卫导演从细节着手,在影片中营造了一个几近真实的小世界。小到时令蔬菜,大到男女主出去约会的地点,都有据可考,充满了生活温度和时代质感。二十多套华丽的旗袍,窄小的楼道,弄堂……王家卫把1960年代香港人生活的场景在影片中一一呈现,全片没有一个多余镜头。

演员从选角到对故事的演绎也显得十分精致。《花样年华》的剧情简单,但在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演绎下,散发出别样的魅力。梁朝伟所饰演的周慕云,低头轻蹙的眉心,轻吐的烟圈,抬手夹烟的动作,还有深沉的眼神,带着中年男人的忧郁。张曼玉所饰演的苏丽珍总是穿着一身旗袍,画着精致的妆容,即便是出门倒垃圾也会将自己收拾的妥妥帖帖。张曼玉把这一角色注入了灵魂,我们几乎难以忘记当她踩着高跟鞋从木质楼梯间经过,腰肢扭动间,木质地板轻响,女性的优雅与魅力几乎荡漾开来。

以上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成就了《花样年华》这部经典电影。

在电影中,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感情也因为是婚外情而备受争议,但我们可以从男女主婚外情产生的原因以及两人的态度来讨论一下两个人的爱情是不是符合三观的。

首先是两人的另一半均先出了轨,然后周慕云和苏丽珍才走到了一起来讨论为什么伴侣会出轨。在相处中产生了爱情,这是他们也没有预料到的。但即便是有了感情,两人也没有做出越轨的行为,连个吻都没有,隐忍而克制。两人都发之情,止乎礼。他们的感情更像是两颗受伤的心灵靠在一起相互依偎。

在影片的结局部分,苏丽珍对周慕云说不再见面,周慕云也能理解她的想法。他后来离开了香港,去了新加坡。不难看出,最后两人都不愿意成为另一半无视伦理、伤害伴侣的人。这样的爱情,并没有越过道德伦理的底线,我们称它为三观正常的爱情是不过分的。

《花样年华》这部关于婚外情的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技巧性的因素,还有对于婚外情这一特殊的爱情类型导演并没有一昧地刻画它的浪漫色彩,而是表明了这样的爱情会伤害伴侣,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遗憾。没有违背主流道德观,在浪漫和现实中张弛有度,也是影片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5

《花样年华》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如下:

一、悲剧结尾。周慕云和苏丽珍最后还是没有能够在一起,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这句台词真的是经典到不行。很多熟知的经典作品,不管是莎翁笔下的一出出悲剧,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中国悲剧,人们对于结尾的眷恋,那求而不得的感觉是最让人受不了的,因此久久不能忘怀。

二、光和影运用得当。大家都知道,所谓电影,除了本身的内涵之外,光影的使用也是非常讲究的。在这部电影当中,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喜欢张曼玉那一身旗袍,在灯光的若隐若现中美得不可方物。

我觉得里面的三观还是比较正的,因为他们并不是先出轨的那一方,而是周慕云和苏丽珍纷纷发现自己的妻子和丈夫背着他们有了婚外情,两个寂寞的灵魂无处可依,才开始互相寻求安慰,,就这样,最后才是爱情。

第2个回答  2018-09-25

隔了那么久才去看这部“传说”中的电影,是因为我一直以为这部片子是缓慢而没有具体剧情的,看了以后才知道其实根本是剧中剧。王家卫的片子我并没有指望一遍能看懂,不过其实我觉得这部片就像一个镜框,框着一幅小小的画,虽然尺寸有些不符,但其实这便是“传说”中的“艺术”。

好凄惨的两个人,“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尤其惨。校友演绎一个处在破裂家庭的女人如此传神,最佳女主非她莫属;剧本自己读的大概很无聊。配乐是亮点。普通的卖面场景在墨镜导演的风格化影像下也不会很枯燥,这种风格还蛮浪漫嘛。旗袍真好看。

懂一点点电影理论之后,关注的就不仅仅是故事。这部电影让我很,心动。除了这个词儿,好像也找不到更贴切的。光阴流转间的镜头很美,配乐很美,人也很美。一切都是对的。最喜欢的王家卫作品,会看无数遍的电影。

配乐太赞,忘不了每夜张曼玉与吃云吞的梁朝伟擦肩而过的身影,忘不了张曼玉最后打电话时梁朝伟说的那两句喂,忘不了他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会不会跟我走,忘不了那一双绣花拖鞋,忘不了最后梁朝伟对着树洞说出了自己隐藏的秘密……美得好似一幅画,让人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中…

王家卫电影语言的纯熟之作,大量中景慢镜营造出独属于世纪初的怀旧,永不可及的爱与对未来的彷徨恰构成这份感情的正反面。曼妙的旗袍女人即便绰约生姿,也无所掩饰时代和传统造就的无所适从。恋物般的镜头伴着迷人的音乐,画幅变化所营造的优雅暧昧,隔与不隔间构成中式美学禁欲般的含蓄,人生就是失去。

第3个回答  2018-09-25

《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经典之作,影片经典的原因不仅是王家卫对于影片的高超的光影及镜头技巧,还在于梁朝伟和张曼玉这两个实力派演员所演出来的人物魅力。

很多人说这篇影片三观不正,其实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影片中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和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都是家庭中被对方抛弃的人,即使是没有离婚,没有撕破脸皮,但是夫妻之间没了爱,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最初的两个人,只是同为天涯沦落人,他们模拟对方出轨的心理,试图找一个安慰,可是,这样感情缺失的两人待在一起,真的太危险。

有的时候爱上了,便是爱上了,没有什么理由,可是,要在一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影片中张曼玉以经典旗袍出境,几乎是换了20多套旗袍,而这紧身的旗袍,何尝不是不代表着一种禁锢,所以,在周慕云说出那句“假如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时,她没有回应,她真的说服不了自己,尽管这份爱很深,她做不到。

《花样年华》这个故事在向我们诉说着一种淡淡的哀伤,爱情爱而不得,这样何其残酷。

第4个回答  2018-09-26

《花样年华》被封为王家卫的经典之作,影片的背景是两个背叛婚姻的人,以婚外前慢慢展开,剧情的发展也一点都不啰嗦,用最简单的镜头去表述最难表述的情怀,包括最后一句“我爱你”都委婉含蓄的说成“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这也难免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三观不正,教唆人们婚外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苏丽珍和周先生其实只不过是两个失意的人慢慢走在一起,拥有爱情,互相取暖的人罢了,虽然两人都有着人夫、人妻的身份,但是却都被感情所伤啊。这只不过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了刚好合适的人,难道就要说这个人也是不好的吗?

虽然两人拥有了爱情,但是俩人并没有因为爱情就抛弃家庭,还是坚持着自己的道德观念,虽然一起讨论着出轨的丈夫和妻子,但是却都没有为此相依相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