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助听器呢?

如题所述

儿童听力障碍者,就算是轻度听损,也建议选配助听器,而且越早越好。因为儿童六岁前都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只有保障儿童能听到、听清楚,才能让他学习好语言。2、成年听力障碍者,尤其是语后聋患者,需要佩戴助听器。因为听不到、听不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而且渐渐会遗忘一些长期听不见的声音,导致后期佩戴助听器效果也不理想。3、对于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应选配特大功率助听器,如果验配助听器效果甚微或无效时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因为这种情况助听器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4、对双耳听力障碍者,建议双耳验配助听器,才能进行声源定位,是听到的声音有立体感、方向感。单耳的验配原则:一般双耳听损小于60dB,选择听力差的一侧验配;双耳听损大于60dB,选择听力较好的一侧验配;双耳听损差不多,选择听力曲线较平坦的一侧验配;日常惯用耳优先验配。相对的,有些情况则不适合戴助听器,需转诊治疗:1、传导性听力损失(外耳、中耳病症);2、3个月内发生的突发性、进行性下降;3、波动性听力下降4、不明原因的单侧或双侧明显不对称的听力损失;5、伴有耳痛、耳漏、耳鸣、眩晕或头痛;6、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或外耳畸形。符合上述指标,经医生确诊无法治愈或患者不愿接受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案,方可验配助听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9
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听力就会出现逐bai渐衰du退的表现,一开始由于吸力衰退主要在高zhi频区,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是中低频区钓听力,所以这时并不觉得生活中有什么不便,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听力衰退逐渐波及到中低频,这时就会明显影响老人的生活。有人会劝您佩戴助听器,也有人可能会对您说戴助听器效果不好。那么,哪些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呢?一般来说,能够听见助听器扩大了的声音的耳聋病人都可以佩戴助听器。原则上讲,耳聋分为两大类:向内耳传递声音有障碍的称为传导性耳聋;内耳感受声音部分及听觉神经有毛病的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前者佩戴助听器可以补偿传导受阻损失的听力部分,所以效果较好。而后者则较为复杂,使助听效果不如前者那样理想。老年性耳聋属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语言内容的分辨能力差,听声音适宜区域比正常人的窄,对稍微增长一点的声音就会感觉震得爱不了。所以当老人佩戴助听器时,调小了起不到扩音助听的作用;调大了又震得受不了;调到不大不小时,由于老人语言分辨能力差,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这就是有些人所说戴助听器效果不好的原因。有些老年人虽然戴助听器效果不够理想,但经过使用训练,仍可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准各佩戴助听器的老人,可先请教专门的听力学医生或耳科医生、请他们协助和指导。根据听力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使适应个人钠需要。戴用时音量开关应开小,以后逐渐加大,先在室内使用,后在室外使用,逐步适应,以听清一米远的讲话为有效
第2个回答  2021-01-01
你好,有听力损失并且还有残余听力的情况下都可以选配佩戴助听器。听力损失程度分为以下几类:正常听力:0~20分贝 ,对一般的声音及语言分析清楚。
轻度听力损失:21~40分贝 ,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
中度听力损失:41~60分贝 对日常语言有听觉上版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开始需要借助助听器的帮助。
重度听力损失:61-80分贝以上 ,对于叫喊声及洪亮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鼓声才有反应。
极重度听力损失:大于80分贝,通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靠助听器的辅助,才能感受到声音的振动权力。成人听力40分贝就应该选配助听器,小孩30分贝以上选配助听器;适合的助听器不但可以让您听更好,还可以刺激听神经,防止听觉退化。具体的可以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咨询和试听。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2-06
听力较轻的或中度的,佩戴助听器可以在有需要的场合佩戴。中重度和重度以致极重度的听力就必须每天都佩戴助听器了。所以只要有听力损失的都必须佩戴助听器,只是佩戴的助听器性能是不同的,那就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去验配中心选配。
第4个回答  2020-05-08
具有听力损失的人均需要考虑配戴助听器,听力下降后会影响听声音和与人交流,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非常不方便。配戴助听器后可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在您选配助听器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选择正规的验配中心去选配助听器。

2:要检查听力,看看目前听力损失的程度,根据听力情况选配适合的助听器。

3:如果您双耳都有听力损失,一定要双耳选配助听器,提高言语的理解能力度,提高生源定位能力,防止另一侧耳朵听力下降,消除头影效应等等。

4:从外形上分定制机和耳背机,年轻人比知较喜欢定制机,要求美观,隐蔽性好,但要定期做保养,传声孔很小,易耳垢堵,岁数大的老人尽量选配道耳背机,操作简单,易保养。

5:选配助听器后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为一个月。佩戴时间从短到长,从安静环境到嘈杂环境,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要着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