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背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初中必背古文50篇内容

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é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òu )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之谓战胜于朝廷。6.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2. 小学生常背古诗文、文言文及其注释

1 咏鹅 2 敕勒歌 3 春晓 4 回乡偶书 5 静夜恩 6 忆江南 7 游子吟 8 古朗月行 9 元日 10 登鹳雀楼 11 望庐山瀑布 12 早发白帝城 13 江畔独步寻花 1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5 小池 16 四时田园杂兴(选一) 17 悯农 18 咏柳 1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 绝句(迟日江山丽) 21 送元二使安西 22 赋得古草原送别 23 鹿柴 24 凉州词 25 别董大 26 出塞 27 望天门山 28 长歌行 29 山行 30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31 竹里馆 32 梅花 33 石灰吟 3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5 七步诗 36 望洞庭 37 惠崇《春江晓景》 38 题西林壁 39 乐游原 40 赠汪伦 4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2 塞下曲 43 浪淘沙 44 渔歌子 45 江雪 46 游园不值 4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8 竹石 49 独坐敬亭山 50 枫桥夜泊 51 寻隐者不遇 52 墨梅 53 悯农 54 清明 55 寒食 56 春日 57 宿建德江 58 饮湖上初晴后雨 59 从军行 60 凉州词 61 秋浦歌 62 商山早行 63 芙蓉楼送辛渐 64 江南逢李龟年 65 滁州西涧 66 乌衣巷 67 江南春 68 竹枝词 69 秋夕 70 赠花卿 71 朝天子 咏喇叭 72 题临安邸 73 示儿 7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6 夏日绝句 77 泊船瓜洲 7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9 春夜喜雨 80 己亥杂诗。

3. 初中生必背50首文言文

下面是<<;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中的50首古诗文名称,你看看吧.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

(5)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望岳

(10)春望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赚

(15)观刈麦

(16)钱塘湖春行

(17)雁门太守行

(18)壁

(19)泊秦淮

(20)夜雨寄北

(21)无题

(22)相见欢

(23)渔家傲

(24)浣溪沙

(25)飞来峰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水调歌头

(28)破阵子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

(33)陌上桑

(34)龟虽寿

(35)归园田居

(36)木兰辞

(37)望洞庭赠鸡毛蒜皮丞相

(38)渡荆门送别

(3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0)黄鹤楼

(41)题破山寺后禅院

(42)厅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秋词

(44)忆江南

(45)浣溪沙

(46)醉花阴

(47)别云间

(48)论诗

(49)登飞来峰

(50)清平乐

4. 初中必背古文有哪些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r]CR

18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

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

4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

5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5. 最好容易背的短篇文言文

楼主你好!你想背哪一种类型的文言文呢?写景的还是抒情的,或是其他········?我给你推荐几篇初中学过的文言文吧!第一篇:《陋室铭》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第二篇:《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三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四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五篇:《记成天寺夜游》宋朝的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六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七篇:《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第八篇:《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九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十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6. 高中古文必背40篇(人教版)

36.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 怎样才可以很容易的背文言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