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家庭到底有多少资产,才能不再为生活焦虑?

如题所述

我家正在通往“追求财务自由“的道路上,我夫人前几年认真学习和实践了资产配置的知识,并摸索、总结、固化,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资产配置模型,这几年能够让家庭资产稳健增长。我夫人因此变得非常自信,她在书房里挂了一幅字:做时间的朋友,做复利的朋友,让财富滚雪球一般增长,慢慢变富。

那么,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多少资产才能不再为生活焦虑呢?

【一】财务自由(不再为钱焦虑)的三种标准。

关于财务自由有很多理念,最常见的理念有三种:一种是量化的财务自由标准,一种是感性的财务自由标准,一种是公式化的财务自由标准。

第一种,量化的财务自由标准。以胡润报告为代表。胡润最近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财务自由标准,比较客观地划为了一二三线城市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入门级、中级、高级、国际级四个梯度。

以我所在的一线城市北京为例: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5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25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2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辆车、1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1200万元的金融投资;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亿元,主要包括一套4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6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6500万元的金融投资。国际级财富自由门槛是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000万美金,主要包括一套6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4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山里、海边各一套400平米的度假房、4辆车、100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1亿元的金融投资。

第二种,感性的财务自由标准。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已,因感受而已。你觉得你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不愁教育,时间自由,心灵自由,那种达到“自我满足”的状态,就是属于你的财务自由标准。

第三种,公式化的财务自由标准。被动收入(主要指投资、理财、出租、版权以及个人IP带来的睡后收入,即:不需要再付出时间、精力成本获取的收益)覆盖你的生活刚性支出,就算财务自由了。

对于以上三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对具体某个人来说,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点,就是实现“财务自由”,无需接受别人的观点。但是,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家庭来说,仅仅靠感性认识和自我感觉,是没有用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有拥有足够的资产财富,你才能真正避免生存焦虑,玩不了半点虚的。

【二】北京三口之家的中等偏上质量的生活支出。

我认为胡润《财富自由报告》划分的定量标准还是比较接近我的感受的。在北京这类一线城市,财富自由(避免生存焦虑)的入门标准是1900万元(如上图),既有不动产(自有住房),又有金融资产(可投资理财的现金),更有维持基本体面生活和日常支出的现金流(税后年收入)。这三个维度,胡润都考虑到了,所以,从这一点上,胡润标准还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我们来剖析胡润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的数量级。市区120平米的小三居,市价1000万,两辆车100万,800万元的金融投资(包括存款、理财、基金、债券、信投、股票等投资理财)。另外,有稳健的年入60万的家庭税后收入。一套住房,既有自住功能,也有资产配置、保值增值功能。两辆车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属于功能性资产、消费型资产。年入税后60万,每个月5万,有两层含义,税后60万代表税前大约80万,其中包含了五险一金,社保、医保都能按照北京市封顶标准缴纳,能享受到较好的保障。每月到手5万元现金流,主要用于满足较高品质的生活和较高质量的的教育等投入。

我们打开北京家庭消费刚性支出的明细,看看月入5万现金流,能否保障中等偏上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

——每月的刚性支出。物业费,水电气暖网,手机通讯费,刚性支出两台车的油钱、保养、维修、停车费等等,按照中等偏下水平计算,每月也要一万元刚性支出。

——每月的生活刚性支出。假设按照一家三口最小单元来测算,一日三餐、水果、牛奶、零食,每月不能低于5000元,一天才合160元,一个人平均50元左右。你养一头“吞金兽”就知道了,每天造下去的水果、零食也不一定少于50元。还有洗澡洗头刷牙洗脸洗衣服等日常用品呢,用普通的每月也有大几百呢。别提什么车厘子自由了,这个消费水平只配去某辉超市和菜市场。遇到喜事,我才敢去一次精品超市。什么概念呢?今天中午我在菜市场买了四个桃20元,精品超市要200元一盒(4个)。我爱吃海鲜,看看精品超市里活海蟹498元500克,只能咽咽口水,扭头就走。

——每月的日常应酬娱乐消费。虽然不是刚性的,但一家三口不可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吧,只要你出门就不可能不花钱。北京看场电影最低门票50元,一家三口看场电影就150元。带孩子去趟游乐园,一天不造掉一两百元是不太现实的。平均一个月总有一两次应酬和聚餐吧,至少1000元出去。自驾游出去一样,没有四五百好像你回不来吧。还有一年之内总有几次人情债(随礼红包)。折合一个月5000元,真的不能再少了,否则,真的包不住。

——每月的孝敬双方父母支出(折合)。逢年过节,肯定要孝敬双方父母和其他亲戚以及小孩红包的。按照一年最低最低2万元左右,一个月也合2000元了。

——每月的文化健身体育等投入。这个确实因人而异,有人爱打羽毛球,有人爱跑马拉松,有人爱健身,但凡有一个烧钱的爱好,不知道要烧进去多少钱呢?我还好,没有烧钱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写自媒体、上网。每年总要买一些书、添置一点电子设备吧,一年怎么也要2万元吧,折合每月2000元。真的不算多,现在稍微好的书一本就60元往上了,一个月买几本书就大几百了。我现在连羽毛球都不打了,如果坚持打羽毛球,一个月场地费、羽毛球消耗等就1000元往上。

——每月的非刚性但必须支出的化妆品和服饰消费。这个因人而异。遇到爱打扮的老婆,多少钱都打不住。一年总要添置几身行头吧。一家三口,按照等级划分,老婆是最大的“吞金兽”,一年衣服饰品化妆品怎么也要三四万吧,千万别提买什么名牌包包,一个就好几万,五六年才敢买一个吧。孩子,也是小小“吞金兽”,一年至少一万元,根本打不住。我呢,男人嘛,一年也要一万元吧。折合一个月5000元。看上去很多,你陪老婆逛逛商场就知道了,女人随便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一两千吧,上次一个小小的吊带都上千(一共不到半尺布)。就拿我来说吧,我们都是买三折的衬衣,标价一两千,三折后三四百一件,不过分吧。男人一年总要买两双鞋吧,请问好鞋子能下一千元吗?

——每月的教育刚性支出。这个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上天,但没有入地的,至少都有一个刚性底线支出。我幸好在朝阳区,没有在海淀区和顺义区,那里的“鸡娃”型父母在教育上的投资都是不眨眼的,据说顺义妈妈在一个孩子上的教育投入,一年百万才是起步价。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公立的牛校,进不去呀。很多人上私立的,学费一年好几年,国际学校一年50万以上的也有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还有提升品位班(骑马、射箭、高尔夫)。这么说吧,我请过老师给孩子补习数学,一小时一千元,还给老师送了礼才收。在北京培养一个孩子,折合每月至少10000元。下方高能预警:如果孩子去西方国家留学,每年平均四五十万,这个都不敢算了。

——综上这几项,每月刚性支出大数是四五万了。这还没敢考虑房贷呢。我家还好,用的是我公积金贷款,如果是商贷,很多人每月房贷至少大五千呢。所以,我从实际出发,比较认同胡润的标准。

【三】我们其实到底在为什么焦虑?

上面分析了北京一个三口之家,即使达到胡润财富自由入门级标准(1900万资产),他们依然焦虑的原因。因为即使我们满足了上面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也就是财务自由的及格水平。如果不再不焦虑,还要考虑那800万金融资产的投资理财收益。

以上北京这个三口之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家庭税后年入60万,意味着两口子税前工资至少达到40万。在北京年薪40万,至少是大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知名高校教授、牛校的知名教师、小企业主、厉害的自由职业者、大厂的技术骨干、高科技企业核心人员、销售精英、金融精英。这个人群大约占人口的比例不到5%。

我们的焦虑点主要在于如何科学合理资产配置?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超发货币,带来的持续通胀是不可避免的,这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通胀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的财富贬值速度正在悄悄的增大。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缺少靠谱的投资途径,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跑输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