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鲁六年”忘母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如题所述



孙奇峰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理学家。晚年,他在河南辉县夏风村讲学20余年。与李清、黄宗羲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对家庭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


孙奇峰的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圣贤”。他在《逍遥游家训》中说,自古以来,有名望、有声望的学者都把家庭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如果家庭中的儿孙行为有问题,家庭的高贵和富贵会加重他的过错;如果家里的子孙能自立,家境贫寒,地位低下,就会磨练他的意志,坚定升华他的气节。他认为,应该从小引导孩子看淡名利,不羡慕富贵,安于贫穷,守本分,走正道,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家族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家族的荣耀,即使是“守职的平民”,也比培养几个“失去生命力的读书人”成功。当然,德才兼备不是光想想就能做到的。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中父亲、哥哥的品德有关。


子曰:“不学礼仪,何以立身?”所以孙奇峰在教育内容上更注重“礼”。在他看来,在家要孝顺,对人要宽大,这很重要。


在所有的美德中,孝顺是第一位的。据孙奇峰分析,很多孩子对父母不孝顺,往往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以为衣食无忧就够了。其实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关爱父母,让他们感受到詹妮弗。孙启峰本人就是一个孝子。22岁时,他渴望去北京参加考试。没想到父亲一死,他立马放弃科研回家了。他在父亲的坟旁建了一间小屋,为父亲哀悼了三年。孝顺三年,母亲又去世了。他为她哀悼了三年。“倚鲁六年”,村民们毫不犹豫地提起。


人与百事兼容。他真诚地告诫子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至于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对待自己,没必要在意。另外,别人对你苛刻也不是坏事。不然怎么能发现错误并改正呢?


仔细想想,孙奇峰的家庭教育思想还是值得学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