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有哪些类型?

如题所述

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常见类型: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3、表动作趋向: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
4、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例如: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
“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5、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朝”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6、表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为当面,表“刺”的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7
名词充当状语,修辞色彩强烈,从语义上看,其具体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意义。例如: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嫂蛇行匍伏。(《战国策•秦策》)
(2)
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动词后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态度”或“像待……似的”意思,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味。例如: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
(3)
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有“在……”或“向……”的意思。例如: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留侯世家》)

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张释之列传》)
(4)
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

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龚遂传》)
(5)
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例如: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史记•高祖本纪》)

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留侯世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