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对话呢?

如题所述

家长多同孩子说话,其实也是提高智商的一大方法

有时候,孩子成年之后的差距,并不只是单纯在于基因遗传或是智力差距上,而是细节决定成败!

家长与孩子每天直接的对话和互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却都像一块儿小拼图一样,渐渐影响了孩子整个未来的样子。

若大人间聊天“情商”低,孩子也可能会越来越笨,父母可别忽略了生活中的细节。

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三个黄金时期,分别是0-3岁、3-7岁、7-10岁。在这些黄金时期,孩子的“时间就是智商”。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质量越高,孩子就会越聪明。孩子的思维逻辑还不成熟,家长与孩子多说话、多讲道理,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思维方式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和孩子多说话,多给孩子讲述这个世界,是大有益处的。

该如何与孩子对话呢?有三大原则

1. 共情关注

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年纪小,对世界认知有限,语言能力也很弱,对于事物的表达往往不够清晰,这时候就更加需要家长的细心关注。

很多家长在育儿阶段,都做过很多功课,比如孩子哭了,要么是饿了,或者是需要换尿布,更或者是温度不习惯冷了或是热了,这些都算是孩子用自己语言的一种表达。

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词汇量增加,很多家长就忽视了孩子的需求。都说孩子长大了,有了基本自理能力就该放手了,对不起,这样想就错了!这个阶段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

跟成年人一样,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只是表达上不如成年人一样成熟。在这个时期,家长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一些问题。不要把孩子们当成没有自我意识毫无需求的存在。

小明妈妈带着孩子出门玩,中午的太阳有点热,小明突然站在路边不走了,妈妈怎么拉都不听,不哭不闹也不说话。

小明妈妈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原来是路边长椅上有个半大的女孩子,穿着薄外套正在吃雪糕。

于是小明的妈妈,就蹲下身子,拉着小明说道:“宝贝,现在是初春,风还很凉,我们不能在外面吃雪糕,会生病的,生病就非常难受。”

小明的注意力马上被妈妈的话吸引,转过头问妈妈:“妈妈,什么是初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这样细心的解释,充分展开了一个新的话题,也充分展示了一个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素质。


2.充分交流

交流,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也同样需要交流,跟孩子交流是可以促进亲子间感情的,家长们千万别懒惰了。

有的家长每天回到家里就玩手机、打麻将,完全不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只能在一边独自待着自己玩,无法在最好的年龄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多数事情都表达不清晰,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家长花费心思,听取孩子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孩子的心思没有大人想象中那么简单,也是存在“七情六欲”的,家长不妨细心听取孩子们的心声。

3.轮流谈话

家长提高沟通中的信息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怕说话多,孩子理解不了,关于这点同样是有方法的。

家长在给孩子讲完一件扩展性的事件后,需要与孩子进行互动,验收他对知识接受的成果。

比如小明妈妈,当她讲述给孩子为什么会生病之后,又马上问孩子生病是什么,生病为什么会难受。

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是与不是”,或者“对与不对”这种小问题,来分辨孩子对问题的接受程度。

当然,一开始接受程度有限,但慢慢随着知识的积累和丰富,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一定会增强。

很多家长都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多的交流和丰富的词汇,会促进孩子们智力和心理的发育,从而提高孩子更方面的能力。

家长们请记住,你给孩子讲得多,你的孩子就比其他小孩接纳能力强,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9
家长跟孩子对话一定要平等的和心平气和的,不要带着情绪跟孩子对话会适得其反。
第2个回答  2020-06-19
家长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应该是平等的,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要去尊重他,温和点语气和他对话,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
第3个回答  2020-06-19
家长和孩子对话的时候,语气一定要温和。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