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如题所述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思维观念的定势性;目标管理的冲突性;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缺乏、创新性不足、幸福感缺失,也造成基层工作脱实向虚等等。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筑牢保障体系;注重激励关怀,敢于担当作为等等。

基层减负存在的问题:

1、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从“金字塔”型的组织设置上看,越往顶端,组织设置和职能分工越精细化、专业化,越往基层则越表现出模糊性、统筹性。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最终却要靠基层去执行、去推动,这样“一对多”的组织架构和编制紧缺、人手紧张的现状导致基层干部负担过重,而且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

2、思维观念的定势性。政策行为是基层干部在既定思维范围内根据减负大环境作出的反应,转变思想观念是推进基层减负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受长期以来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痕迹管理等观念的影响,上级单位在各类检查、考核标准导向的转变上还有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减负工作思想上有顾虑、行动上放不开,抓工作过分谨慎小心,造成基层减负工作整体上推进缓慢。

3、督查蜕变的隐匿性。

有计划的管理和科学的监督是提升基层工作质量,解决督导检查过多过频的有效手段。

4、形式少了、责任重了。

减负,减掉的是给基层带来的“无用功”、“重复功”,形式主义的工作有所减少,看似是减法,实则是加法,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工作责任落到基层肩上,加重了基层负担。另外,存在一项中心工作重复填报、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准备过多、疲于应付、精力受限。

建议:

1、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镇机构“一对多”“多对一”的制度机制,理顺职能部门与基层党委政府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职责。

严格乡镇机构限额管理,探索建立乡镇机构职责准入制度,县级职能部门门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乡镇政府承担的,需审核报批并充分听取基层意见,明确相互之间工作对接、请示汇报和沟通衔接关系,为开展依法高效治理打下制度基础。

2、按照“人事匹配”“事权匹配”原则,切实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充分赋予基层党委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统筹调度权力,特别是将基层亟需的执法权赋权到位,为基层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3、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给基层减负是自上而下的工作,关键在上层,落实在基层,上级部门要切实端正思想,切实转变作风,科学筹划工作、合理安排任务、据实提出要求,同时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准则展开检查考核,从根本上避免“蒙眼决策”、“坐而论道”“看痕取优”、“依文排名”等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