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发展史,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如题所述

西方建筑发展史,主要包括以下9个阶段:

1、罗马式(Romanik):
是9世纪~13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卷、拱而得名。罗曼式建筑以教堂为主。主要特征是厚实的砖石墙、窄小的窗口、半圆形拱卷、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高大的塔楼。

2、哥特式(Gotik):

11世纪起源于法国,13C~15C流行于欧洲。

特点: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卷,造形挺拔的尖塔,轻盈剔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修长花窗。雄伟的外观和室内空阔的空间。

3、巴洛克式(Barock):

17C~18C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4、文艺复兴时期:生于意大利,一般认为,15C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它在建筑轮廓上讲究整齐、统一、合比例与条理性,构图中间突出,两帝对称,窗间有时设壁龛、雕像。

5、古典主义(Klassizismus):
流行于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6、拜占庭风格(Byzantine):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7、洛可可风格:

18C20’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演在室内装饰上。

特点:细腻柔媚、精致纤小,但偏于繁琐,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模仿自然形态,变化万千,色彩上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明亮的色彩,线脚大多用金色。代表为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塞宫的王后居室。

8、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巴黎的圣心教堂。

9、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流行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特别在英国、德国流行较广。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