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代没有地主佃农,只有自耕农,封建统治还有没有阶级基础,还能否建立封建王朝?

如题所述

封建社会不是因为有地主和佃农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指的是土地作为社会当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当中在绝大多数时期,自耕农是占大多数的。即使是只有自耕农的社会,依然需要建立政府,在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条件下,除了君主制不可能建立其他性质的政权。在历史上越是自耕农占多数的时期就是君主专制严重的时期。因为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自耕农没有能力自行组织政府,他们需要专制的权力去保护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0
先解释几个名词:

佃农

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以中国为例,战国时即已出现有依附关系的佃农。魏晋南北朝时,佃农庇荫于豪强地主,列入地主家籍,佃农要获得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等手续。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从此佃农与地主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他们逐步取得一定的迁徙、佃田和退佃的自由。到清代,随着定额租制和永佃制的发展,他们又取得一定程度安排生产的自由。加以押租制的流行,佃农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开始具有契约关系的色彩。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两大对抗阶级。地主除了通过租佃关系压迫和剥削佃农外,还借助于封建政权、法律力量、宗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压迫和束缚佃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佃农的经营独立性增强,其生产中的商品部分增加,家庭经济扩大。完全意义的佃农,即自有耕畜、籽种、口粮、房屋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佃农也相应增多。

雇农

旧社会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 农村中的无产阶级。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是农村中最穷最受压迫剥削的阶层。如中国建国前的长工 、零工等。雇农受地主或富农的苛重剥削,劳动时间长、工资少、职业不固定,迫切要求革命。所以雇农是工业无产阶级在农村最忠诚的同盟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土地改革后,雇农分得了土地,这个阶层也随之消失。

自耕农

自耕农其实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在土改后,中国农民分到了土地,都转变为自耕农。但在农村合作化尤其是人民公社运动后,农民失去了私有土地,土地变成集体所有,中国长期不存在自耕农。但在8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改革后,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通过以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断延长,中央允许长期承包,鼓励农地自由流转,自耕农制度实际上恢复了。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

按照中国马列主义学者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同于西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田以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富豪之家,不断兼并土地。此外,还有皇庄、官庄、屯田、营田等大量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就不完全是私有制了。(部分学者在这里还要再加上一句,封建国家实际归皇族和大官僚所有,那么所有的土地就都变成私有的了,就可以自圆其说了。)

虽然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公有制土地所占的比例有时相当高,因为历次农民战争造成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兼并过程不断反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例在周而复始的变化,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其中最典型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屯田制和均田制。后汉年间,中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土地兼并令大庄园经济繁荣兴旺,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黄巾起义和后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此情况下,曹操等军阀努力发展屯田制,将大量的私田收归国有,然后分给百姓耕种,收取高额地租。这种做法虽然在乱世有助于恢复生产,缓和矛盾,积聚国力,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却是一种倒退。从后汉末年到唐朝中期,土地公有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不但掌握大量土地,而且禁止民田买卖,防止土地兼。直到唐朝中期以后中央政府统治力度削弱,土地私有制才重新抬头,并在宋朝迅猛发展,为宋朝经济的空前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