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如题所述

1. 元镂空广寒宫影青釉瓷枕:此展品为元代文物,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枕面中央略下凹,呈曲线花瓣形,中心刻有万字锦纹,枕体四面各开一宫门,门头与宫墙顶部悬垂镂雕的如意云珠纹。四角柱挂有花形缨络纹,前后宫门门柱上各挂莲花铺首衔环,墙体为透雕的云头,四角曲尺形围栏镂空六边形,其内饰相对的云头纹。此文物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2. 辽代琉璃棺:由棺座、棺身和棺盖组成,棺座与棺身连为一体。棺身前大后小,前端设有门。两侧面及后面中部堆塑缠枝牡丹纹,四周浮雕卷草纹带。棺盖呈拱形,顶面刻划有交叉的菱形方格纹,方格内外刻有菊花、海棠,棺盖下部堆贴卷云纹。通体施黄、绿双色釉。
3. 陶连枝灯:连枝灯是古代油灯的一种,以铜质、陶质最常见,高约1米左右。战国时期出现的连枝灯,到了汉代极为盛行,铜质连枝灯通常较高大,下有灯座撑托树干式的灯柱,灯盘数量依次递增,一般为豪门大户的照明用具。陶连枝灯出土数量较多,造型装饰繁简不一,高度大小差异明显。有些陶连枝灯在夸大放形的灯座上,增加一些人物和禽兽的堆塑,称为贴塑灯具,独具特色。大同市博物馆的陶连枝灯是东汉时期的,1992年出土于大同市阳高县安家宅东汉墓。
4. 春秋蟠虺纹铜鼎:春秋中晚期的文物,出土于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东周墓,是炊器,也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鼎呈圆口,附耳,深腹,圜底,马蹄形足。耳内外、口下及腹部各饰一周蟠虺纹,腹部拍友明间以二周绳索纹,腹下部饰一周三角纹,膝饰饕餮纹。整器浑厚凝重,纹饰纤细,是典型的“楚式鼎”。
5. 铜博山炉:属于汉代文物,博山炉又称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是中国汉、晋时期民间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