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关车内的战“疫”正在上演!

如题所述

2013年,“雾霾”成为了这一年的年度关键词,在2013年的1月份,有34个省、区、市被4次雾霾所笼罩,其中我们的首都北京,只有5天不是雾霾天。据有关报道,截止2013年,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里仅有不到1%的城市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如果这样的比例数值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当时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就在中国的这份数据,足够震撼每一位国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什么叫雾霾,什么叫PM2.5,尤其在2015年前央视记者柴静与她的《柴静调查:穹顶之下》占据舆论头条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雾霾、PM2.5、转基因等等,都是与人类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它们源于人类的活动、生产,也影响人类的生活、健康。一方面我们开始尽可能地主张过绿色环保的生活,一方面环保、绿色、健康也在消费决策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权重。例如在汽车领域,无论是政策上的排放标准,还是环保的内饰用料、有无PM2.5过滤装置,都是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也是主机厂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消费者需求变化而做的突破。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PM2.5过滤装置分为原车装载与后装两种,前者为汽车出厂自带的装置,分为集成式与外置式;后者为后期单独购买的配置。许多人将PM2.5过滤装置简单理解为“滤芯”的升级,即加了一块更好的滤芯过滤车内空气。对于许多后期单独购买的PM2.5过滤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但原厂自带的PM2.5过滤装置,显然要比后装的高级许多。

后装车载PM2.5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纳车内空气,借由滤芯进行过滤;而原车自带的PM2.5过滤装置,除了具备过滤车内空气的功能,还可以通过PM2.5传感器实现空调的调节,例如空调内外循环的自动切换、新风系统(车辆熄火后或远程启动后自动更换车内空气)(时下有些车型不具备PM2.5过滤装置,但也可能有新风系统)。即原厂自带的PM2.5过滤装置相比大部分后装的PM2.5过滤器,在通风效率、智能化上要更胜一筹。

距离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至今,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确诊患者从个位数到两位数,从两位数到三位数,从三位数再到如今的突破4万例。在此期间人们最关心的除了疫情的发展,就是“口罩”的问题;以往大多数人只知道一次性口罩、棉口罩、雾霾口罩、PM2.5口罩和防过敏口罩,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KN95与N95的区别、一次性口罩与医用口罩的区别,以及哪一类口罩更有利于防护新型冠状病毒。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下,人们对口罩的需求前所未有;可以肯定的是,日后口罩势必将成为人们居家必备的物品,并且大多数人都会首选购买N95型号的口罩。紧随口罩之后的,人们想要购买的物品极有可能是汽车;因为除私家车以外的出行方式,都必须将自己置身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复杂的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风险,例如被感染,除了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常见的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那么,作为相对密闭空间的车内,是否存在一种技术能实现消毒杀菌、降低各类病毒对人体的侵害呢?相信这是许多人宅在家时曾思考过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吉利汽车宣布斥资3.7亿打造“全方位健康汽车”;从吉利汽车官方消息中可以看出,“全方位健康汽车”并非医疗、环保、化工等专业领域的防护用车,而是面向消费者的普通消费级产品。在净化空气的基础上,尽可能抑制并降低病毒对人体的侵害。而就在前天,吉利汽车表示国内首个“车载N95口罩”量产车,搭载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的150辆嘉际,将在20天内捐赠到疫区,为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保驾护航。

除了吉利汽车的快速响应,广汽新能源近日也宣布启动可防病毒级的空气滤净技术研发,新技术有望在未来结合脸部情绪识别、生命体征检测、医疗大数据智能物联等技术,保障车主健康出行。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里,健康出行将会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一大关注点,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致力打造一个健康的专属车内空间,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出行。

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消费级产品与医疗、环保、化工等专业领域的防护用车是有较大区别的,后者最直观的参考就是负压救护车。要知道负压救护车之所以配备得不多,就是因为其相比传统救护车更高的成本,并且负压救护车也仅是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非杜绝。所以我们要用理性的方式看待消费级的车内空气净化系统、看待健康出行,而不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目前许多企业都有在研制或已量产的净化系统,健康出行在相关企业看来,并不是多么新生的事物,而是一直在攻克、突破的方向。

例如现代汽车在2019年中就宣布开发“智能空气净化”(Smart Air Purification)系统,这套系统可以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并自动过滤车内空气。这套系统采用了激光传感器测量空气中的颗粒物水平,相比传统的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属于半永久传感器,可以确保测量的数值准确性与系统的耐用性。

2019年延锋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Wellness Pod的产品,这款产品的解决方式有别于大多数空气净化器。Wellness Pod是通过紫外线来净化空气,同时在净化的过程中散发香气,让车内空气保持时刻保持新鲜。Wellness Pod的紫外线消毒相比大部分空气净化系统来说,其净化的速度与对车内物体表面的净化效果会更出色,对于网约车等营运车辆有着先天的优势。

与延锋的想法相近的还有捷豹路虎。在2019年,捷豹路虎就表示将借鉴医疗行业的紫外线技术(UV-C),将其集成到汽车内,从而对车内环境进行净化。UV-C的波长在200-280纳米,普遍用于水、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捷豹路虎的方案是将UV-C技术整合到空调系统中,UV-C对空调系统的进气实现净化,随后将清洁的空气输送到车厢。

这里仅仅是举例,在车厢净化领域,沃尔沃的“Clean Zone清洁驾驶舱”,拥有生活防护模式的特斯拉空气净化系统等等,它们都是量产车中在空气净化这块的佼佼者;前者凭借IAQS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CZIS主动式座舱清洁系统等多项技术实现车厢清洁;后者则凭借HEPA滤纸过滤空气中小于0.03的空气微粒。

沃尔沃与特斯拉这两个例子有个共通点:就是不便宜,不便宜的关键不在于净化系统,而是用料。毫无疑问,我们的车内环境会越来越健康、净化科技会越来越高效,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汽车的用料、工艺是否绿色环保。我不希望有朝一日消费级的汽车也能达到医疗专业级汽车的防护,不希望人类的出行方式被禁锢在防护能力卓越的车厢里。因为相比之下,我更怀念可以关闭空调、打开敞篷的亲近自然。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