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层序特征

如题所述

3.2.1.1 Es4(沙河街组四段)二级层序特征

该层序底界面为二级层序的区域不整合面SSB1,顶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区域性不整合面SSB2,时间宽度大约8Ma。该层序是在盆地晚期初始裂陷幕,气候由极干旱转向湿润,盆地属于闭流条件下沉积而成。从早到晚发育了干盐湖、滨湖、冲积扇及半成水浅湖为主的沉积。在该层序内发育有SQ1和SQ2两个层序。SQ1层序介形类发育Cyprinotusigneous(火红美心介)组合,孢粉发育麻黄粉属-小榆粉孢粉组合,Sr/Ba>1为波动高值。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或浅湖碎屑沉积,主要由冲积红层和辫状河道组成。其岩石组合以发育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盐岩、石膏为主,属于干旱盐湖环境。SQ2层序介形虫发育Austrocyprislevis(南星介)和Chinocythere sp.(华花介)组合,Sr/Ba<1,Fe/Mn<0.5,均为稳定低值,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半深-浅湖以及位于层序顶部的干盐湖等沉积相类型,发育大量的盐岩膏质泥岩和含膏泥岩。因此,SQ1层序发育期属于干盐湖沉积,SQ2层序属于浅湖沉积,这两种环境其层序体系域构成和沉积体系展布各异。沙四沉积末期,构造运动使湖盆基底抬升,基准面下降,凹陷边缘局部地区遭受剥蚀,与上覆地层形成区域性不整合,形成SSB2层序界面。

3.2.1.2 Es3—E(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下部)二级层序特征

该层序底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SSB2,顶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SSB3。该层序形成于裂陷伸展幕。其介形虫主要发育Huabeiniachineusis(中国华北介)组合、Camarocrypriselliptical(椭圆拱星介)组合、腹足类主要产Valvata cincinna applanata(扁平高盘螺组合)、孢粉类主要产Quercoidites microhenrici(小亨氏栎粉)组合;其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扇、扇三家洲、浊积扇以及湖泊沉积体系。由此可见,该层序发育在潮湿温暖气候环境下的开阔敞流淡水湖泊,内部发育有SQ3、SQ4、SQ5三个层序,它们均属于裂陷伸展形层序,该层序为东营凹陷发育的主旋回沉积,气候逐渐变潮湿,北部陡坡带发育多种沉积体系类型,包括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深水湖泊与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该层序下部主要发育一套灰色泥岩夹砂岩、油页岩及炭质泥岩沉积,反映了快速沉降的饥饿型深湖-半深湖沉积。上部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含砾砂岩、油页岩,分布范围较小,反映了沉降速率较慢的滨浅湖、三角洲沼泽平原沉积。该层序沉积末期,由于构造抬升,形成了区域性不整合,形成了层序界面SSB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