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90后的家长们都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如题所述

现在90后的条件都比较优越,他们养孩子也和从前70后80后不一样,也和他们的爷爷奶奶不一样。

第一个就是精养:进口奶粉,高档服装,接触的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华美的一面,当然这也是当代的社会走到了物质的高峰。但是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孩子,被父母呵护的很好,吃穿住用,样样不愁,而且还带着攀比性质。这些小孩子往往有很好的鉴赏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唯一缺乏的就是小孩子的童年天真。因为从小就被灌输了品牌意识,人和人之间的礼貌意识,仿佛是一个小版的父母,而精神和心理都没有正常的发展。

第二点,自己舍不得责怪孩子,不允许老师和他人责怪孩子的。往往是抱着片面的教育,觉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于是在假大空中忽悠着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甚至狂妄自大。结果造成了抗挫折性非常差。动不动就会用哭泣,别扭,强要来要求父母。而90后的父母,基本会不加思索的满足。这样小孩子长大了容易形成太过自私和自我的个性,也极不容易抗挫折。

第三,用人工的自由代替了天性的自由。所谓人工的自由就是不断培养孩子的智商,启蒙,抱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有密集式的现代资讯,来要求孩子尽量的多学,结果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精力不足。学什么都学而不精。

其实养孩子还是要回归最淳朴的原理,小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学会多动和大自然接触,其他的小朋友都接触。第而个就是要教会他们应对挫折,学会快乐,不是过分的保护。第三个不要处处事事围着孩子转,一个给孩子当保姆的父母,远远不如给孩子做导师。感谢你的阅读!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7

1和孩子成为朋友于漪曾经说过:“所谓学习障碍,就是阻碍你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各种内在或外在的不利因素。成功的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更是孩子的朋友;既是孩子的严师,又是孩子的知己。”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成为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尊重他们的决定。90后在经历过自身被父母桎梏的问题后,更加懂得这一点,他们更喜欢陪伴在孩子身边,把自己童年所缺少的爱补偿在孩子身上。在90后父母看来,教育的本质,本不仅仅只是追求书面上的分数,而是去拥抱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和解。如果孩子喜欢唱歌,他们很愿意去了解流行的歌手和畅销的CD;如果孩子喜欢科幻,他们会花费难得的休息时间去陪孩子参观各种各样的科技展;甚至他们还会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和动漫,假期带着孩子去旅行,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呵护小动物。

2.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显然90后父母会更在乎这一点。在我们这一辈小的时候,大人们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忙于家务,而孩子们最常见的娱乐,就是聚在一起玩过家家。没有过多的途径,没有大人的引导,因此童年只有乏善可陈的游戏。但是现在,发达的网络是最好的渠道,孩子们会在父母的引导下,去发掘更多好玩的东西。除了网络,还有图书、课外实践等等,父母会帮助孩子去理解这些还比较陌生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这是詹姆斯·约翰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好奇心是兴趣的基础,只有拥有不断的好奇心,才能催促孩子主动去探索更大的奥妙,从而激发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而父母充当的角色就是引路人和护航者,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孩子去找到自我、实现梦想。

3.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除了尊重孩子,还要会培养孩子。90后父母非常聪明的一点就是,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前些年,出了好几条“著名高校毕业生饿死街头”、“高中生不会系鞋带带母上学”的新闻,让人非常怀疑当时孩子的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父母的溺爱只会培养出“巨婴”。因此,90后父母更注重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他们会让孩子从小就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还会分配一些轻便的家务让孩子锻炼能力,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山地夏令营,让孩子学习一两种喜欢的才艺但是不能轻言放弃。这些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自己负责。

4.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信任。生活中,很多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怎么可能会完成任务呢?正是这种怀疑,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被承认。时间一长,他们会对这种怀疑感到厌烦,懒得学习,懒得处理矛盾。而90后父母擅长鼓励孩子,他们会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时,就多加赞赏,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们更相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做事原则,相信孩子能做到,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积累经验,这种学习过程显然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有效。而90后父母擅长鼓励孩子,他们会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时,就多加赞赏,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们更相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做事原则,相信孩子能做到,让孩子自己去摸索,积累经验,这种学习过程显然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有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5

1、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极严,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不会心平气和地去了解讲道理,而是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总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上容易变得更偏激。
2、父母要作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深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品行本身存在问题,孩子只会有样学样,那怎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所以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的。
3、大人意见要统一。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沟通好,意见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这样孩子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而且大人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会没有了。时间一长,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4、让孩子的兴趣自由发展。
现在的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要求孩子照着办,但即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作主,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第3个回答  2022-04-09

  第一,重视教育

  90年前后出生的父母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关怀备至,可以说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更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这种重视既不会像50后60后那样因忙于生计而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也不会像70后80后父母那样苦逼焦虑、盲目无助。这是一种有的放矢,游刃有余的教育观。90后父母是难得的能够清醒认识并极其重视教育的一代人。

 

 第二,观念多元

  90后父母的下一代注定迎接并创造着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他们的孩子是10后甚至将是20后,这些孩子将性格迥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源于90后父母对教育认知的多元性。这些育儿观念派别包括学业派,玩耍派,兴趣派,自然派等。面对90后父母,教师应该减少强制性要求,多协调沟通,了解每一个家庭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规划。

 

 第三,更多陪伴

  90后父母对孩子将有更多的陪伴时间,他们陪着孩子来上学,接孩子放学,周末陪孩子玩儿,平时送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随时从他孩子的口中了解学校的信息。他们因随时和孩子在一起,所以对孩子的课程内容、各项教学要求都了如指掌,加上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所以他们的学科知识甚至教育方式方法甚至可以超越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对90后父母如

果,沟通协调得好,他将成为你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协助者、配合者、建议者,如果关系沟通不到位,家长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指责者、挑刺者、吐槽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15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

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

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

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

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地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

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