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阴虚寒盛

什么叫阴虚寒盛

阴盛则寒: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阴寒过盛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变化。阴盛则寒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之故。一般地说,阴盛则寒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以寒、静、湿为其特点,故阴偏盛产生的寒性病变以及湿、静之象,表现为形寒、肢冷、喜暖、口淡不渴、苔白、脉迟等。所以说:“阴盛则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6
通俗说,这种现象大多数是有心脏疾病和风湿类的疾病,阴和寒都代表,虚弱的含义,小的时候凉气从脚底进入身体内部,对筋络形成封堵造成某个器官不能正常的工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23

中医实践技能图解-第2篇-第2章 中医外科常见病04脱疽02寒湿阻络证、血脉瘀阻证、湿热毒盛证、热毒伤阴、气阴两虚

第3个回答  2020-05-31
“阳虚则外寒”,这句经文,既可以从经文的本意理解,也可以由现代临床上的概念理解。
如果从经文的本意理解,就是因寒邪犯表,阻遏卫阳之气,使卫气不能达于肌表。由于表的卫阳不足,寒邪就会留在体表,就会产生外寒,出现寒栗的症状。现代临床上的“阳虚则外寒”,则是阳虚生内寒,阴盛生外寒,这里的外寒,往往是实寒。
“阴则虚内热”,如果按经文来理解,就是因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谷气留而不行,郁久化热。现在临床上的阴虚则内热,指的是发热,是指心、肺、胃、肝、肾等阴液不足,阴不敛阳而相对阳盛,虚火内生,这种发热,是内热,是里热。
“阳盛则外热”,按经文理解,是由于上焦不通,腠理闭塞,卫气郁遏而致发热。这种发热实是“阳虚则外寒”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临床上的“阳盛则热”,则是指感受暑热等阳邪所引起的实证,包括了表热和里热,在病因辨证上属于实火。
“阴盛则内寒”,如果从经文原意来理解,就是因寒气积于胸中,致使血脉凝涩不畅,久则损伤阳气,而产生内寒。为避免概念混乱,现代临床上认为“阴盛则寒”,是寒邪等阴邪过盛,损伤了阳气,以致失于温煦而生寒,是实证。
所谓“内生五邪”,是指由内脏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六淫邪气的证候。由于内生之病,又以五脏为主,因而,称之为“内生五邪”。
虽然内生五邪与外来六淫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比如,都以风、寒、湿、燥、火名之。但其本质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首先表现在发病机制的不同。一般来说,内生五邪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内脏功能失常而出现的某些特有的症状,属于内伤杂病的病机。在临床表现上,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多,一般都没有表证。比如,内湿就是脾虚湿盛,由脾不运化水湿造成,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而外来六淫,则是外感邪气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常而产生某些特有症状,属外感病机,多属实证,临床表现上多有表证。比如,外湿是湿邪困脾,以致脾失健运,属于实证。
由于内生五邪与外来六淫有些证候颇为相似,因而,要想区别它们,必须全面地分析问题,并且加以鉴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