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焊是怎么立焊的

如题所述

二保焊采用向下立焊或向上立焊。前者主要用于薄板,而后者用于厚度大于6mm的工件。

1、向下立焊

在向下立焊时,为了保持熔池,焊枪应斜向下指向熔池,并保持如图4-20所示的角度。电弧应始终对准熔池的前方,如图4-21a所示。

否则,一旦铁液流到电弧前方,便易发生焊瘤和焊不透,如图4-21b所示。这时应加速焊枪移动,并使焊枪前倾角增大,依靠电弧力把熔池金属推上去。

向左转|向右转

2.向上立焊

向上立焊时焊枪位置十分重要,如图4-22所示。焊枪大致上应垂直于工件。直线式焊接时,焊道易呈凸状,焊道外观成形不良且易咬边。

多层焊时后面的填充焊道易产生焊不透,所以一般不采用,因而向上立焊通常都进行摆动,摆动方式是如图4-23a所示的小幅摆动。由于这时热量集中,焊道易凸起,所以在均匀摆动的情况下,应快速向上移动。

如果要求较大的焊脚时,应该采用图4-23b所示的月牙摆动方式,在焊道中心部位快速移动,而在两侧少许停留,以便防止咬边。但这时应当注意不得使用向下弯曲的月牙摆动,如图4-23c所示。

多层焊时第一层采用小幅摆动,而第二层应采用如图4-23b所示的月牙摆动方式。如果要求很大焊脚时,第一层也可以采用三角形摆动,如图4-24所示。这时三点都要停留0.5~1s,要均匀地向下移动。

扩展资料:

1.焊接前接头清洁要求在坡口两侧30mm范围内影响焊缝质量的毛刺、油污、水锈脏物、氧化皮必须清洁干净。

2.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或钢材的碳当量大于0.41%,及结构刚性过大,物件较厚时应采用焊前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为80℃~100℃,预热范围为板厚的5倍,但不小于100mm。

3.工件厚度大于6mm时,为确保焊透强度,在板材的对接边缘应采用开切V形或X形坡口,坡口角度为60°钝边p为0~1mm,装配间隙b为0~1mm;当板厚差≥4mm时,应对较厚板材的对接边缘进行削斜处理,如图:

4.焊前应对CO2焊机送丝顺畅情况和气体流量作认真检查。

5.若使用瓶装气体应作排水提纯处理,且应检查气体压力,若低于9.8×10.5PQ(10kgf/mm2)应停止使用。

6.根据不同的焊接工件和焊接位置调节好规范,通常的焊接规范可以用以下公式: V=0.04I+16 (允许误差±1.5V)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2

45度到60度之间,具体的需要看方法、材料、环境、垂直推力等。

1、向下立焊

立焊时的主要运动方式有两种,一为直线式,气为摆动式。能够进行平板对接、丁字接和角接接头的焊接。

立焊时的关键在于保持熔池不流淌,由于保持熔池很难,而极易发生咬边、焊瘤、焊缝成形不均匀(熔深和熔宽)和焊道表面凹凸不平。在向下立焊时,为了保持熔池,焊枪应斜向下指向熔池,否则,一旦铁液流到电弧前方,便易发生焊瘤和焊不透。

这时应加速焊枪移动,并使焊枪前倾角增大,依靠电弧力把熔池金属推上去。

2.向上立焊

工件厚度大于6mm时应采用向上立焊。这时熔深较大、熔透可靠。但是由于熔池较大,使铁液流失倾向增加。为了能形成焊缝,不得使用过大参数。

通常采用的焊接参数为焊接电流120-150A、电弧电压18-20V的短路过渡形式。这时形成的熔池较小,熔池始终跟随电弧移动,前面的熔池金属也同时凝固,保证了熔池不致流淌。

向上立焊时焊枪位置十分重要,焊枪大致上应垂直于工件,直线式焊接时,焊道易呈凸状,焊道外观成形不良且易咬边。

多层焊时后面的填充焊道易产生焊不透,所以一般不采用,因而向上立焊通常都进行摆动,摆动方式小幅摆动。由于这时热量集中,焊道易凸起,所以在均匀摆动的情况下,应快速向上移动。

扩展资料:

二保焊质量要求

1.重要结构对接焊缝按各种设计规定技术要求进行一定数量的X光或超声波缝内部检查,并按设计规定级别评定。

2.外表焊缝检查,所以结构焊缝全部进行检查,其焊缝外表质量要求:

①焊缝直线度,任何部位在≤100mm内直线度≤2mm。

②焊缝应过渡光顺,不能突变<90°过渡角度。

③焊缝高低差在长度25mm,其高低差应≤1.5mm。

④角焊缝K值公差为物件板厚≤4mm时0.9K0≤K≤K0+1;物件板厚>4mm时0.9K0≤K≤K0+2。(K0为设计焊脚尺寸)

⑤焊缝咬边:当板厚≤6mm d≤0.3mm局部,d<0.5mm;

当板厚>6mm d≤0.5mm (d为咬边深度)

⑥焊缝不允许低于工件表面及裂缝和尚未熔合的缺陷存在。

⑦多道焊缝表面堆叠相交处下凹深度应≤1mm。

⑧全部焊接缺陷允许进行修补,修补后应打磨光顺。

⑨部件物材为铸钢件时,焊后必须经550℃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

3.焊接结构允许进行火工校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保焊的质量要求

相似回答